主要受新冠肺炎大流行影響,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德國經濟可能萎縮5%。明年則有望大幅回升,但前提是能夠克服新冠危機。此外,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德國批發、外貿及服務業聯合會(BGA)主席伯爾納(Anton Börner)表示,新冠使德國經濟受到強烈震蕩,2021年有望明顯脫離蕭條。不過,經濟回升勢頭會有多強,對此德國經濟界內意見不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阻止發生第三波疫情。因為,英國脫歐帶來的風險已經太大,而在美國新總統拜登領導下,跨大西洋關系是否會有好轉,仍還難料。此外,聯邦議院選舉將對2021年下半年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經濟界希望大選能有一個明確的結果,而不是像上屆選舉結果那樣,導致組閣長期難產困局。
今年,德國經濟將萎縮約5%。至於2021年,大多數經濟學家們預期會有4-5%的增長。不過,聯邦信息技術、電信和新媒體協會(Bitkom)會長貝格(Achim Berg)警告說,經濟情況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有效抑制疫情,阻止發生第三波以致第四波疫情乃是關鍵。他指出,諸多亞洲國家防疫措施成功說明,即使在疫情大流行條件下,仍有可能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然而在德國,3月份以來的重重困難已威脅到眾多企業的生存。不過,批發、外貿及服務業聯合會主席伯爾納仍認為,新冠危機導致的長期損害規模有限。他指出,國家提供了大規模資助,此外,很多企業動用了儲備。他強調,相關的經濟基礎結構維持有效,只要疫苗能在全球範圍上市、限制措施取消,經濟就能全速運作,因此,不會發生大量倒閉現象。
零售業的態度則明顯悲觀得多。該行業眾多領域受到停擺措施的影響遠大於制造業,聖誕節銷售遠不如預期。德國零售業聯合會(HDE)負責人根特(Stefan Genth)警告說,可能會有多達5萬商家關門大吉,而這樣的倒閉潮不僅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而且會造成城市中心商業區的蕭條。他指出,因此成功抗疫是關鍵,如果成功,就能消除人們染疫的恐懼,並使新冠限制措施變得多余。不過,最終是否會有多數德國人接種疫苗,還是個問題。
中國已是危機贏家
在國際貿易中,目前沒有人能繞開中國。因采取嚴格抗疫措施,該國以最佳狀態走出了疫情大流行,2020年甚至出現經濟增長,--可能是1.8%。由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經合組織(OECD)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大幅增長8%。伯爾納相信,中國的重要性將繼續加大,新近簽署的亞太地區新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為此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