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首屆特色招生考試己於12日和13日上午圓滿落幕,多位專家分析指出,學校傳統的「大量練習」與「填鴨式教學」方法恐難應付具深度、重觀念與理解的會考、特招考試。「考試會影響教學」,專家建議,教師調整課程設計才是面對變革的最佳策略。
國文科
新北市江翠國中老師陳恬伶觀察會考與特招後,認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過去「背多分」的模式已經過時,特別是目前國文課程時數普遍不足,因此學生在準備特招時,閱讀能力必須精熟。
陳恬伶建議,在教學方式上,應給予學生足夠時間練習,不宜採用填鴨式教學;她說,要能應付會考、特招,學生一定要有「透過閱讀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夠抓出文章中的重點,瞭解文字背後要傳達的意旨,甚至是隱喻,有賴平時加強訓練。
英語科
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林淑媛表示,國中傳統教學方式,是讓老師對每一篇課文仔細解釋、學生勤作筆記和大量測驗卷練習,如此教出來的學生,恐無法適應會考、特招的變革。
如果學生只接受傳統逐字逐句解題的訓練,題目可能做不完。她建議國中教師應改變教學策略,多讓學生閱讀文章,從文章中學習文法、句型,而非不斷地做單題練習。
數學科
受教育部邀請解題的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林壽福說,以往數學科教學,老師講解完基本概念後,便會發下試卷讓學生不斷練習,甚至背下固定的解題模式。這套模式在聯考時代、基測時代還能拿到分數,但到了十二年國教的會考、特招,恐怕就不吃香。
林壽福表示,傳統數學科「大量練習」的教學模式應改成「慢慢學、快快到」,老師先不要一直塞題目,而應多花時間說明題目背後的原理、運用到的解題路徑、是否有其他解法等,並開放討論,把學習的主導權交到學生手上,讓學生能夠轉移經驗、觸類旁通。
他建議,先掌握基本概念和解題技巧,行有餘力再練習速度,「先求穩再求快」,如此才是面對會考、特招的最佳策略;考試會影響教學,現在學校已慢慢轉變教學重點。
各界對於十二年國教,目光僅止於升學制度的變革,以及考試的選才功能,卻忽略了在考試引導下,一股更為重大、影響更為深遠的教學改革力量,正在默默地改變台灣教育的未來。學校與教師何不把握契機,認真思考社會責任,積極擁抱轉變,在教學與課程設計上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