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閉幕三星期之後,內政部迅雷不及掩耳發布警界人事調動,並直言「世大運沒做好是事實」,目標直接指向被調任警政署副署長的台北市警察局邱豐光,警政署長陳國恩也同時間「被發布」調任國安局副局長,由遠在南台灣於世大運肯定無功,但當然也不會有過的高雄市警察局長陳家欽接任警政署長;拉上台中市警察局長陳嘉昌調任台北市局長。
人事調動後隔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議會備詢,表示「警政一條鞭」,尊重中央的調動,但他不改直言本性,一次把他對人事調動的不滿說足,一是人事發布前半小時才被「通知」,感覺是「被偷襲」、「兔死狗烹」;二是「軍警不該被當成地方派系資源運用」;三是「國民黨比較客氣」。坦承想過「反制」的柯文哲,最終沒找到「反制」的法子,但缺席人事交接,全然不隱藏心中不快。
葉俊榮大調動立威:別把我當病貓
柯文哲的不滿道盡國、民兩黨執政風格之巨大落差,根據柯文哲所述,他就任市長後,當時(馬政府)的警政署長王卓鈞給了他兩個名單,但年紀都偏大,再兩年就可屆齡退休,他希望能有一個能一起做四年的局長,邱豐光於是出線,換言之,這是中央和他「商量」後的人事;這一次則是直接被告知,他雖然提出異議,但卻扭轉不了情勢,半小時之後,人事旋即發布。換言之,內政部長葉俊榮無意與之商量,這也是就任一年多來,葉俊榮第一次如此「大手筆」舖排警政人事,某種程度也是公告周知,別真把他(民進黨政府)當病貓。
毫無疑問,警政和人事、主計、政風一樣,在制度上都屬「一條鞭」,然而,在一九九四年省市長開放民選之後,就輒受挑戰,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後,明確主張應該人事、主計、政風和警政四權回歸地方,以落實地方自治精神,他為了想調升松山分局長陳衍敏擔任台北市警局督察長,卻被時任署長的盧毓鈞擋下,理由是陳衍敏「資格不符」,最後在內政部長黃昆輝協調下,警政署讓步,陳衍敏才得以就任新職。
事實上,早在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前的一九八九年底當選的七位非國民黨縣市長組成「民主縣市長聯盟」,就聯手爭取更多地方自治權限,縣市警察局長的任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地方爭權也不只是在野黨要爭,與陳水扁同時當選省長的宋楚瑜亦然。
也就是在省市長民選之後,中央地方權限畫分爭議不斷,考試院特別做出決議,上述四機關(人事、主計、政風、警政)首長,「應由地方依法任免,職務屬性則為事務官」,換言之,這四個一條鞭的首長不可以政務任命,一定要符合法定資格,在實務運作上,則大抵達成一個默契,即「任免遷調歸中央統籌,地方首長則有建議權、選擇權、同意權和考核權」的共識。這也就是為什麼王卓鈞會提出人選讓柯文哲「選擇」,柯文哲不同意再商量出邱豐光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