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網路媒體報導者和美國政府資助的自由亞洲電台,近日聯合深度採訪出一篇存在台灣的瑞士安樂死顧問團隊,發起者是位匿名駐院醫師約翰,團隊成員過半出自科技業,因為該醫師是從科技業轉行到醫界。目前透免費諮詢下有5位台灣病人得到瑞士方面通過,3人得到許可正在路上,但還沒有執行。
這篇報導中強調該團隊純屬諮詢,不過整個過程瑞士安樂死方面要價約40萬台幣,這個話題和組織,國內醫界看法不一,但卻走在法律灰色地段,甚至發起的醫師受訪下也坦誠,若國內也和瑞士一樣可以讓醫師協助下終結病人生命的話,但他不會去執行,因為道德因素。
其實安樂死的爭議在國內存在甚久,而隨著國人因癌症成了十大死因之後,就算有了安寧緩和和病人自主相關法令,但整個過程仍是疼痛-止痛-昏睡中循環,以及全身插上管子又接上儀器中度日,然後醫師會判斷剩餘日子,隱約告知家屬然後隨侍在旁。若用生命和人生意義而論,只能用活人不忍,病人絕望去等待疾病宣判死期日子到來。也就是說與其今日大家去探討台灣出現了瑞士安樂死顧問團的出現,又或者批判那位發起的住院醫師的角色爭議,甚至肉搜出來,都是無聊的噴口水又無視真正有此需求又受苦的病人,若用活人的殘忍去形容也不為過,更是生命教育上欠缺反思。
可是從現實來看,可能許多想透過安樂死去終結生命的臨終者,面對數十萬的花費是無力負擔,甚至光是往來瑞士數次的機票都會對個人和家屬感到吃力,那台灣是否能像加拿大或澳大利亞,把安樂死合法化去正視生命上的存在與否的意義呢。
同樣的安樂死議題不該成了醫界說了算和決定話語權,因為不論在日常,又或者閱讀或欣賞影片中,國人早就長期反思一但自己面對此,自我生命要如何走完全程的自問自答,這也算是準備好的態度,而目前瑞士安樂死顧問團隊只不過提供更多意見給病人參考,等於說是在沒有安樂死的台灣下的自力救濟管道。宗教上說五蘊皆空,亦有說生有死時,死有時;歡樂有時,悲傷有時。在2020年終時我們和媒體與其依慣例在明年運勢上東拉西扯,還不如正視肉身本是借來物,既然要還又何須在意早晚呢。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