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藥價降不下來的故事:《萬物的價值》選摘(1)

2021-01-07 05:10

? 人氣

有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一小撮菁英擷取了幾乎經濟成長的所有果實。這是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比起其他社會成員要大上很多的關係嗎?(TheDigitalWay@pixabay)

有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一小撮菁英擷取了幾乎經濟成長的所有果實。這是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比起其他社會成員要大上很多的關係嗎?(TheDigitalWay@pixabay)

從一九七五到二○一七年間,美國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就是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經濟規模──大致從五點四九兆美元成長到將近三倍的十七點二九兆美元。在此期間,生產力成長了大約百分之六十。但從一九七九年以來,絕大多數美國勞工的實質時薪基本上停滯不前,甚至不進反退。換句話說有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一小撮菁英擷取了幾乎經濟成長的所有果實。這是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比起其他社會成員要大上很多的關係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主張誰會說故事,誰就能統治世界。他最偉大的作品《理想國》(The Republic)在某個程度上是一本指南,一本告訴人該如何教育理想國領袖──「保護者」(the Guardian)──的指南。而我的這本書,質疑的是關於那些老生常談、現代資本主義中的財富創造者;質疑的是哪些經濟活動具有生產力,哪些不具有生產力;這本書既在質疑價值創造從何而來的故事,也在質疑這些故事是如何發揮其影響力,讓少數人得以以價值創造之名,萃取不成比例的經濟價值到自己手裡。

這樣的故事俯拾皆是。故事背景或許不同──主角有的是金融業、有的是大藥廠,有的是科技業巨擘──但他們自我介紹的臺詞都如出一轍:我在經濟體裡是格外有生產力的成員,我從事的活動可以創造財富,我勇於承擔高風險、所以我值得比單純受益於活動外溢效應者獲得更高的所得。但萬一到了最後,這些說法被證明了只是故事而非事實呢?萬一這些話術被創造出來,只是為了合理化財富與所得分配不均,只是為了讓少數人能說服政府與社會他們應該大口吃肉,其他人只能喝湯吃渣呢?

以造假數據協助加入歐元區,希臘政府恐告高盛求償。(取自推特)
洛伊德.布蘭克范(Lloyd Blankfein)以高盛執行長的身分宣稱「高盛人放眼全球是最具生產力的一群」。(取自推特)

二○○九年,洛伊德.布蘭克范(Lloyd Blankfein)以高盛執行長的身分宣稱「高盛人放眼全球是最具生產力的一群」。但就在前一年,高盛才在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與經濟危機中難辭其咎且責任重大,美國納稅人必須皺著眉頭掏出一千兩百五十億美元來為其紓困。有鑑於這家投資銀行不到一年之前的慘烈與拙劣表現,布蘭克范還能把這種鬼話說得臉不紅氣不喘。在二○○七年十一月與二○○九年十二月之間,高盛一共資遣了三千名員工,獲利也一落千丈。高盛與若干同業遭到了罰款,但罰款金額相較於日後的獲利,實在很難說是有多高:高盛被罰了五點五億美元、摩根(J. P. Morgan)被罰了二點九七億美元。而高盛後來的獲利,有一部分正來自於他們──與其他投資銀行跟避險基金一起──厚顏無恥地做空那些他們一手創造出來,而且還鬧出這麼大亂子的各種投資產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