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形象清新、學經歷完整的黨內新生代,江啟臣委員在日前投稿風傳媒〈中常會的改革,是打開國民黨「高登結」的利劍〉中倡議國民黨必須進行結構性的改革,通盤解決當前困境,指出國民黨必須重新界定中常會的角色和功能、釐清中常會與黨主席的權責關係,與筆者長期以來的觀點居然不謀而合。因此,在有了江委員這般修習政治學門、從事政治實務的先進前輩背書之後,筆者更可篤定,國民黨當前的權力運作,從政治學的角度來說,確實有所問題。甚至可以說,國民黨當前的權力運行制度,就是國民黨這二十多年來內鬥的主因。
雖然筆者舉雙手贊成江委員的呼籲和觀點,也盼望在江委員的登高一呼之後,會有更多黨內先進和志士認同「制度再造」才能革新國民黨的觀點。不過在黨主席與中常會的權責關係部分,筆者倒有另一種觀點可供參考。誠如江委員所說,直選以後,黨主席和中常會有各自的民意基礎。不過由於我國民情的關係,黨主席難以在中常會的運作中保持如同中立角色。
舉例來說,就憲政設計來看,我國屬於雙首長制,行政權分屬於總統和行政院長,許多由行政院長擔負的行政事務,在理論上總統不能主動、直接指揮和決策。然而在實際上,由於總統乃直接民選,擔負選民期待,因此在過往實踐中,雖然總統初始可能出自於遵守憲法分際,並不主動指揮行政部會,然而在民情所逼之後,總統相當可能就此被迫放棄「神隱」,開始可能逾越憲法分際,但卻符合人民期待的有感施政。
從此來看,由於黨主席直接對黨員負責,擔負民意期待壓力,或許就很難期待一位中立黨主席的存在,這可能也不會是黨員所樂見的黨主席類型。所以說,在不能期待一位保持中立的黨主席時,若要在制度上重建黨主席與中常會的關係,就必須透過制度,強化中常委的權力時,同時部分限縮黨主席在中常會的優勢。例如縮減中常委人數、採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度化地方菁英和黨團在中常會的當然地位、修改目前有利於黨主席的議事規則等等。也就是說,拉近中常委與黨主席之間的差距,讓中常委雖然不如黨主席,但也能維持同僚關係,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將國民黨從現有的黨主席獨任制改革成中常會合議制。
總地來說,在攘外必先安內的定理下,國民黨要重返執政,就必須團結;而要團結,就不能內鬥;要不內鬥,就必須革新導致內鬥的黨內現有權力運行制度。所以說,國民黨要重返執政,就必須進行創黨以來前所未有,符合當前我國政治環境,通盤性的「制度再造」,制定出一套有利於黨內凝聚力量、團結一致的制度,才能全力以赴,爭取勝選。
*作者為台大政研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