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染疫「走中」的醫療化社會

2021-01-06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政府應公開確診個案的活動史,避免人為因素的「醫療化社會」形成防疫破口。(資料照,美聯社)

作者認為政府應公開確診個案的活動史,避免人為因素的「醫療化社會」形成防疫破口。(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因紐西蘭籍機師違反防疫規定再掀入境普篩議題,由於新冠肺炎變種病毒使得疫情再度嚴峻,指揮中心並無全面禁止外籍人士入境,一旦發生確診個案恐讓足跡報告無法完整匡列,使得染疫「走中」的醫療化社會浮出檯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法國60年代學者傅柯提出「醫療化社會」,直指醫療化(Medicalization)的社會功能將人劃分成「正常」與「病態」關係,透過專業化的方式經由特定人員決定疾病分類,傷害個人權利主體並且導致特殊疾病的社會建構。如同此次陳時中在足跡報告的自由心證,也掌控了染疫與否的專業霸權。

台灣是以居家檢疫針對警戒地區入境人員代替普篩,紐西蘭籍機師足跡報告顯示恐有無法掌握人流因素,陳時中卻強調一切足跡是以指揮中心公布為準,公布足跡的基本原則是「不能掌握」才會公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甚至補槍,認為涉及個案疫調資料且禁止轉傳,不論散佈「真假訊息」,都會違反傳染病防治法及散布假訊息。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的活動史是否公開始終標準不一,自然促成民間人士的獵巫行為,陳時中身為中央疫情指揮官還以「你就不用再問了」搪塞,不免也讓外界質疑中央掌握確診與否的生殺大權。

蔡政府的防疫施政目前雖然贏得肯定,但對染疫個案的足跡報告卻無統一公告標準,陳時中身為中央疫情指揮官,拒絕回應恐怕只是互相推諉,在在無法掩飾防疫政策的整體問題。台灣至今尚未執行「普通篩檢」,確診數字的與日俱增,使得「確診出牌」與「病例蓋牌」之間產生曖昧,官方認定普篩會因受檢者的病毒不足而驗出「偽陰性」,反讓台灣輸出病例成為破口。

國內防疫政策理應統一確診個案活動史的公開標準,避免人為因素的「醫療化社會」形成防疫破口,讓中央與民間在政策面上行下效,才能不讓防疫神話淪為自由心證。

*作者為新聞研究所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