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2021年元旦發表新年談話,一如預期談到兩岸關係,內容積極與負面解讀均可。在兩岸持續缺乏政治對話基礎互信之時,在激烈抗中的川普總統敗選離任之際,在大陸海空兵力頻繁操練擾臺之刻,蔡總統新年談話,既沒有刺激論述,也沒有創新提法,平凡而不突兀。
蔡總統的談話內容,顯示她對於兩岸關係在新的一年,並沒有特殊的期待;然而今年卻是蔡總統2024年卸任前,雖非僅有,卻可是難得的兩岸機會時段。
除了零星地方議員的罷免投票,以及可能的「反萊豬」公投,今年臺灣沒有牽動政治版圖的選舉。在2022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提前部署」尚有空檔,2024年總統大選「超前部署」尚未發端,蔡總統「817萬票」仍有餘溫,邁向「跛鴨」還不明顯之際,今年還算是在兩岸關係積極著墨「相對方便」的時段。
美國拜登總統在大選慘勝,今年光是應付國內疫情與撕裂社會,以及重修美歐關係以求引領傳統聯盟,即已捉襟見肘,甚至沒有足夠條件更早推出整體對中戰略。臺灣的大陸政策不會走在拜登政府的前面,應是合理的推估。
在美國總統大選及政權交接期間,北京先後在亞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與歐洲的「投資綜合協議」(CAI)達陣,以「鉗形」態勢包夾美國;又與推動數年的「一帶一路」(BRI)經濟戰略佈局相互連貫,繼續延展一個「面向歐亞的西行戰略方向」,與中美太平洋爭霸的「想像」背道而馳。
拜登尚未就任,應該領教了中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將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的戰略傳承。國際局勢如今頗有美、中、歐天下三分之象,此正是臺灣2021年必須面對的新局。
兩岸關係本來不進則退,貫穿整個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逆水行舟,連民間正常交流都極度限縮。蔡總統被認定以國際談判見長,對於國際局勢變換,應有清楚認知;對於談判不可喪失主動權,亦應了然於胸。
針對目前兩岸關係,蔡總統元旦談話中,拋出了兩個前提:「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將責任丟給對岸;又說:「等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時』,我們也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將時機擺在疫情管控上。
蔡總統似乎也採取了中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僅就兩岸之間事務性、功能性、非官方的交流恢復,加上條件式的陳述。她沒有預示臺灣會在此時調校立場,或是尋求兩岸政治對話。
臺灣要不要在美國、歐盟與大陸各自進行大戰略部署之時,在中共慶祝建黨百年以及「十四五規劃」成形上路之際,在2021年就兩岸關係的根本癥結進行處理,涉及蔡總統個人與民進黨政府的「形勢判斷」。
臺灣選擇遠望2035,好整以暇地進行15年戰略部署?抑或是判斷3至5年內,北京處理臺灣問題的緊迫感有可能驟然躍升?此一判斷乃國之大事,不可視而不見。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