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歐美社會兩極化分裂日益嚴重,2020年被視為充滿危機的「黑天鵝」年分,不過《華盛頓郵報》時事評論員沙洛爾4日指出,2030年會是比2020年更糟的一年,因為屆時全球人口約10億人年紀超過65歲,除了人口老化問題,同時要面對氣候變遷及大國角力、自由權利受到挑戰的局面。
人口增加 老年人更多
印度裔的沙洛爾(Ishaan Tharoor)直言,迎接2021年是開啟下個10年的新頁,但2030年恐怕會比2020年更難過,其中聯合國2015年發布報告指出,2030年全球人口約有85億,等於15年間增加15%,而印度會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則會是全球最年輕人口聚集處。
隨著全球近2/3人口住在城市地區,擁有百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也會倍增,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016年報告指出,屆時全球約10億人年紀超過65歲,人口老化成為橫跨亞、歐、美3洲的難題,由於人口減少和勞動力下滑,歐洲已面臨增加老年照護開支的挑戰。
檢驗對抗氣候變遷成果
沙洛爾提到,人口老化是長期挑戰,政治解決方案包括鼓勵移民來增加勞動力,以及調整社會保障制度,激勵勞動生產力,而人口問題在歐美政治中的重要性愈來愈大,像是生育率降低就助長反女性主義等極右派歪風。中國、印度2個人口大國同樣面臨同挑戰,還有內部市場供需問題。
中國經濟過去數年以出口為主,現在則因人口老化,試著轉為滿足內部市場,而印度有逾半數人口在25歲以下,且已有難以提供足夠教育、健保和就業機會的現象。另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019年曾警告,若不落實減碳措施,就會遭遇氣候災難,而採取措施約10年才能評估成效。
地緣政治角力加劇
沙洛爾直言,2030年會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里程碑,且多國政府已提極具野心的計畫,以達到碳中和目標,即將上台的美國新總統拜登已把氣候變遷議題視為要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12月亦稱,中國計畫2030年以前把碳足跡減少至少65%。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9年曾樂觀預測,2030年的大都市以人行道居多,因為車子需求減少,且吃肉的人數減少,還有使用可再生能源,不過沙洛爾指出,開發中國家中產階級的需求,為減碳目標帶來挑戰,而氣候變遷懷疑論者會帶來政治對立,極地冰層融化也牽動地緣政治角力。
大國競爭開發AI
「過去10年的全球政治對自由民主相當無情」,沙洛爾寫道,「一黨專政國家依舊屹立不搖,全球主要民主國家還出現民粹主義和極右民族主義。人權團體更警告,政府進行網路監控,健康的民主政權會遭到腐蝕、自由受到威脅,隱私權也被侵犯」。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2020年1月表示,「能在2030年領導人工智慧的國家,就能主導世界至2100年」,沙洛爾認為,接著會有一波研發人工智慧的大國競爭局面,而人工智慧領域會為全球經濟注入約1兆6000萬美元。另外,歐美自由派希望透過合作,消除現今民族主義者的怒火。
The world in 2030 may be worse than in 2020 https://t.co/rfMEg7Fmsw
— Post World (@PostWorld) January 4, 2021
「我們可能面臨更分裂的局勢」,沙洛爾指出,「美國當前的(政治)兩極化局勢,是因川普與其盟友拒絕接受2020年11月總統大選結果所造成,可預見未來數年會有更嚴重的憲政危機」,而歐盟整合可能因民粹及財政危機而停擺,甚至崩塌,非洲整合自由貿易區也面臨相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