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鴻專文:經典泰戈爾,是亂世中的涓涓清音

2021-01-12 05:10

? 人氣

作者認為,無論支持或反對者,恐怕對泰戈爾的印象都流於片面。泰戈爾是一位行動家,雖出身上流階層,但他對平民生活觀察入微,也深感同情。(AP)

作者認為,無論支持或反對者,恐怕對泰戈爾的印象都流於片面。泰戈爾是一位行動家,雖出身上流階層,但他對平民生活觀察入微,也深感同情。(AP)

長期以來,印度詩哲泰戈爾精鍊雋永的詩篇,像一枚枚精緻的鑰匙,開啟了讀者對內在感受的諦聽。這些詩傳達了苦惱、祈求、嚮往,如一捧透澈清涼的水,出現在酷暑當中。其實,泰戈爾的經歷與創作、思想與行動,遠比詩中被提煉過的文字來得複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泰戈爾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也被視為東方文化的代表。一九一三年獲獎,次年即爆發世界大戰。他對戰爭的殘酷痛心疾首,斷言西方文明已走到盡頭。而在中國,他的粉絲不少,甚至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的「新月派」也是據泰戈爾的詩集命名。但他一九二四年應梁啟超之邀訪華一行,卻引起了思想與文化的激烈論爭。支持「新文化運動」的作家認為,主張復興東方傳統哲學的泰戈爾,對於正欲革除積弊、學習西方科學精神的中國而言,是不合時宜的。

然而無論支持或反對者,恐怕對泰戈爾的印象都流於片面。終其一生,泰戈爾都是一位行動家。雖出身上流階層,但他對平民生活觀察入微,也深感同情。這在他的小說(例如〈喀布爾人〉與〈皈依者〉)當中,體現無遺。他留學英國,卻對英國的殖民統治抨擊不遺餘力,也曾實際參與獨立運動,並與甘地維持長期友誼。可惜他在一九四一年過世時,還來不及見到印度的獨立。

泰戈爾也是教育家,諾貝爾獎金用於他在家鄉成立大學的第一桶金。印度的偉大電影導演薩雅吉.雷便是從這所大學畢業,並在一九六一年拍攝了泰戈爾的紀錄片,後來將他的兩部小說拍成電影:《孤獨的妻子》和《家園與世界》,前者改編自〈破裂的鳥巢〉,係以泰戈爾和嫂嫂隱密的戀情為藍本,薩雅吉.雷因此片獲頒一九六五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孤獨的妻子》受公認為印度電影的高水準作品之一。

泰戈爾也是音樂家,他寫過上千首歌曲,廣為傳唱,包括印度和孟加拉國歌都採用了他的詩。音樂性貫穿了他的所有作品。他的作品雖往往有傳統的淵源,卻被他個人多變的聲音所翻新。比如戲劇《奚德蘿》便是取材自史詩《摩訶婆羅多》,而詩集《頌歌集》(又譯《吉檀迦利》)是和神的對話,但這神並非哪個宗教的上主,而是自然中無所不在的靈性。《園丁集》採取了古代寓言及情歌的形式,觀點卻不斷在男女間巧妙置換。《新月集》則探索孩子的世界,寫親情也寫死亡,在小小的心靈中讀到浩瀚的情懷,令人動容,難怪會成為印度各級學校的教材。

糜文開先生從事外交工作,藉長期出使印度之便,從事文學研究與翻譯,為我們留下豐厚的遺產。他與妻女合作,以典雅的文字迻譯泰戈爾主題各異的代表詩篇,還兼及小說、戲劇,讓我們一窺泰戈爾多樣的文學風貌。這批曾廣為傳頌的作品,是亂世中的涓涓清音,有機會繼續流傳,我深為新一代的讀者感到慶幸。

*作者為詩人,本文選自作者為新版《泰戈爾詩集》、《泰戈爾小說戲劇集》(三民出版)推薦序。

《泰戈爾詩集》書封。(三民書局提供)
《泰戈爾詩集》書封。(三民書局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