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屬統戰性質,不過段宜康把引進這場活動形容成「餵小孩喝水溝水」也太過了。雖然《中國新歌聲》這一季收視率不佳,但它和前身《中國好聲音》在中國都是個正牌節目。喜不喜歡這節目是一回事,至少上海方面這項統戰工作不是濫竽充數。
柯P的「芝麻開門」
其實細看台北市與上海市「雙城論壇」簽署的交流備忘錄,交流項目並沒有太具爭議性。例如,今年簽署的四項交流是「台北市立大學與上海大學學術交流」、「台北市內湖區與上海市浦東新區」、「籃球運動」、「消費者權益保護」等交流合作。
雖然這些活動看似不大可能觸動國家主權神經,但交流過程中難保對方不想占點小便宜──例如台北市立大學前再加個「中國」。要避免這些紛擾,不能只期待雙方的誠意,還得把「預防醫學」做好。以台北市這次表現的「免疫力」,其他難免再度出紕漏。
而柯文哲在雙城論壇中最被批評的並非是上述具體交流,而是他總愛打高空,講一些遠超出都市層級的話題,如和張志軍談「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也許這就像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不說出這些通關密語交流就會碰壁,不過如果要這種「芝麻開門」才能換來兩個城市籃球交流,這未免太不等價了。
更可能的是柯P想藉這些表態,讓自己預留未來在兩岸議題上的操作空間──超越「籃球運動」、「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城市規格的「國事交往」。而他的企圖心也正是讓民進黨人心存警戒之處。
其實「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都只是話術,對岸現在聽了高興,但遇到具體兩岸議題,還是得回到紮實的賽局分析、談判策略推演,還有對內的溝通統合。光靠一句「兩岸一家親」並不能換來兩岸一起出席世衛大會(WHA)。
面對統戰要有反統戰策略
與其靠幾句北京聽了龍心大悅的話術,空想著未來政治生涯的鴻圖大計,不如腳踏實地把幾項具體的交流做好。兩岸交流很正常,統戰也沒那麼可怕。不過,面對統戰細菌的「預防醫學」得先做好,不要一個演唱會就無力招架。
中國對台統戰的「具體成果」之一是中華統一促進黨與愛國同心會等團體,雖然不敢冒然指控它們是第五縱隊,但它們的確是被拉到北京的統一戰線那邊。台灣是個民主法治國家,不能像中國用「煽動顛覆國家罪」對付這些人,他們有政治言論自由受保障。但是在兩岸交往與交手中,面對統戰,就要有反統戰策略。束手無策,只能被統──這也是考驗領導人政治能力之處。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1595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