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宋代蘇東坡的詩《題西林壁》,意指一個人若處在廬山之中,視野就難免會被層層環繞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景色會因視角的不同而不同,除非能夠克服主觀局限性,站在山外,才可能一眼看清全貌。
分析中國政治 須用全新方法論
此詩蘊含的哲理引人深思,將其運用到2012年中共十八大迄今的五年中國變化,亦頗為恰當。這五年之間,無論左派、右派,還是海外觀察者,對中國政治的認知,既愈來愈分化,各種猜測和分析都有,又呈現出普遍的不解、迷茫和困惑。正因他們都身處時代洪流中而又缺乏一套能克服主觀局限性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所以被動地受龐大而複雜的時代身影所束縛,只能從各自立場或者習以為常的方法論看到中國的不同面向,而難以洞悉全貌。
這種情景類似於改革開放之初,當時人們儘管能從官方宣傳話語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中察覺到世道變了,卻未必都能夠看到後毛澤東時代的到來。畢竟他們早已習慣毛澤東時代投射給整個國家和他們個人生活的巨大影響力,並由此形成一套價值觀和方法論。一直到鄧小平1984年的大閱兵,以及後來他透過1992年南巡講話,極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市場經濟進程,世人才普遍深深感受到鄧小平時代已然來臨。
今天的情況同樣如此,自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迄今,中國已在鄧小平時代的影響之下運轉了三十多年,世人要麼早已習以為常,要麼形成了一套觀察政治、經濟和外交走向的方法。可恰恰是在這種情況下,情況再次發生改變,一些先前看來司空見慣的事物不斷被打破,一些本已成為歷史的概念在強勢回歸,一些曾經被視為政治、經濟和外交風向標的觀測方法突然失靈,整個國家正日益進行著各個領域的重構。一個新時代正在形成,只因「身在此山中」的局限,一些人要麼未能感知,要麼有所感知卻不願正視現實,因而困惑。
這一切都要從2012年中共十八大談起。在此之前,執政黨和國家面臨的危機絲毫不亞於毛澤東和鄧小平當年。在中共黨內,不單政令不出中南海,而且山頭主義、團團夥夥盛行,「九龍治水」幾乎釀成分崩離析之局。在國家層面,一方面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遺留和積累的矛盾不斷發酵,經濟風險、環境汙染和社會壓力都大幅攀升,貪婪和腐化更是前所未有地吞噬發展成果和人心,另一方面受制於積弊已深的官僚系統,執政黨非但難以實行有效改革,反被外界認為陷入「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的困局。國際環境同樣嚴峻,除因中國崛起挑戰世界利益結構和政治秩序而招致的阻力外,地緣政治博弈和恐怖主義危機也日趨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