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到10天,隨著美國政壇變異,世局運行的軌道將回到比過去4年更具有可預測性、大家按套路和規矩出牌的相對有序狀態了。近來常被詢及的幾點感知,大致如下:
1,拜登政府不盡然會全面中斷特朗普政府留下來的,既有的對台措施。事實上,美國兩黨目前在台灣問題上,看不出什麼明顯的朝野分歧,特別是在涉及美台科技管制合作、人才合作、增強經濟鏈結、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等方面。
不過,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可能的唯一顯著差別是,拜登的對台政策設計將更多的針對台灣本身,圍繞台灣本身和台美兩肇自身可決定、可控制的主題切入。一些冒險主義的,明面上拉上台灣(或台灣周邊的地理空間)入局,但實際上明顯用意是用以羞辱北京,或者是刻意使用台灣牌來觸怒北京以測試其底線,或者藉提升美台互動形成對北京在其他問題上的反制的做法,將明顯收斂。
換句話說,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台措施中,它想幫的還是會幫的,但將更多聚焦於台灣自己、單純化,而不是老在借力打力,使台灣得不時面臨自己無法一己承擔的複雜風險算計。
2,中美之間長期化的制度性競爭,不論誰在台上,都仍將繼續。但短期內,中美關係回穩的步伐會來的比目前大家普遍預期的要快。事實上,特朗普任內最後階段(自2020年11月選後以來)採取的脫鉤措施,其中一部分不會成為拜登的絆腳石,而是會成為拜登可以拿來示好、並換取大陸稍作退讓的橄欖枝。一些已經高度政治化或安全敏感化的問題,例如華為、例如大疆,恐怕不會驟改。
而一些民主黨政府本不認同的做法,例如取消在華的和平隊項目、中止對華的傅爾布萊特項目,可能會很快恢復。
還有一些特朗普政府做的有點粗糙、但民主黨人未必不認同的東西,例如中國駐美記者簽證問題,可能會被拿來和改善美媒在華記者待遇問題交換談判;一些美國政府自己可能在法律上站不太住腳、也沒有扎實證據的東西,比如說要下架微信、TikTok的司法訴訟,拜登新政府沒有必要繼續陪著耗下去,順勢收手,也是一種善意的表達。
至於其他雙方合作動力比較強、意識形態歧見不大的領域,比如氣候變化問題、抗疫合作問題,談起來、接觸起來的姿態大家都會很快做出來。整體來說,中美關係的氣氛將往有原則的接觸、不排斥合作面的競爭的方向來走,和緩、接觸的信號短期內會釋放得比較頻繁。
而特朗普時代如果說在這一方面留下了什麼劃時代的遺產,那也就是把中美關係的主調子,從正視並承認存在競爭面的合作,變成了不排斥局部合作的競爭。但不論過去4年是不是特朗普當政,隨著中國政經體量規模的變化,和中國大陸自身指導路線方向的鞏固,這都是無法避免、遲早要來的,特朗普這屆政府不是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