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自2014大勝以來,聲勢開高走低,從原先台灣最火紅的政治人物,瞬間變成連任堪憂的待觀察首長。然而在蔡英文上台和世大運之後,柯文哲卻又克服自己的預言,即台灣政治人物政治聲望下滑之後很難再起的看法,再度成為當紅炸子雞。其峰迴路轉程度,堪稱繼2014大勝之後再一政治魔術表演,那到底柯文哲是如何辦到的?2018還能連任嗎?近日與民進黨的摩擦是否會影響選情?本文以下便將逐步探討。
一、2014怎麼贏的?
柯文哲以一介政治素人之身,初掛戰袍,就在2014的台北市長選舉之中,以85萬票和57%的得票率脫穎而出,狂勝對手連勝文25萬票。要知道,在藍大於綠的台北市,從1994年直選以來,非國民黨籍的參選人至多僅拿下近69萬票(1998的陳水扁);即使是國民黨籍,其最高票也只87萬(2002的馬英九)。從下表綜觀過去五次台北市長選舉,藍與綠營參選人最低票數分別為61萬與48.9萬,在考量到第三方參選人等等因素,大致可以推估藍營的基本盤約65-70萬左右,綠營約55萬左右,而中間選民則約15-20萬左右。因此從台北市的選民結構來看,2014年的柯文哲確實贏得紮實又漂亮。
進一步分析,幫助柯文哲獲取歷史性大捷的選舉策略,就是所謂的「三分天下之計」,將台北市區分為藍白綠三塊,並且由於綠小於藍,因此使得民進黨唯有與光譜中間的柯文哲結盟,才有機會拉下國民黨。也就是說,藉由三分天下之計,柯文哲站在優勢的戰略位置,最終在1+1>1的公式,以及藍營自身種種因素下,終結國民黨在台北市16年的長期執政。
二、為何聲望急墜?
選後,挾著選舉之威,高喊改變成真,自詡白色力量的柯市長,一時之間成為台灣鋒頭最盛的政治人物,並且廣受媒體和鎂光燈寵愛,甚至還有媒體為此搞出一日一文哲的新聞企劃,連柯市長爬樓梯時都要進行採訪。根據TVBS在2014選舉後六都市長就職百日的民調,柯文哲的滿意度更高達70%,可以說是達到聲望高峰。
花無百日紅,隨著市政沒有突出表現,許多政策朝令夕改,甚至出現跳票的情形下,柯文哲的聲望開始下滑。不過在2016年2月時還大致能維持接近50%左右的施政滿意度。然而到了2016年4月,柯文哲卻已驟降到38%,往後亦未見起色,在上任兩周年,也就是同年12月時,僅剩32%。
除前述市政因素外,導致柯聲勢急墜的關鍵,就筆者的看法,事實上就導因於2016年蔡英文勝選和政黨輪替。因為柯文哲本身的政治地位,來自於在2014年擊垮國民黨,以及對國民黨的批評之上,例如針對馬英九和郝龍斌所掀起的「五大弊案」。也就是說,柯文哲的政治聲望來自於民眾對國民黨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