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難題,並非張國煒信心來源的經驗、網羅好手就可解決。即便終能飛上天,星宇航空打出「高端服務」,且要搶攻東南亞的轉機客市場,是不是一門好賺的生意?
啟航後隱憂
廉航競爭、東南亞對手直飛
「星宇基本上是複製長榮航的營運模式,」張邱驊分析,受國內航權限制,星宇以第六航權的營運模式,即鎖定東南亞旅客途經台灣,再轉飛北美等目的地之轉機客市場,但廉航競爭下,分段收益正在下滑。
長榮航就是前車之鑑。依據長榮航財報,「近兩年的客運單位收益,從每公里3.88元下降至3.53元,顯示東南亞轉飛北美的分段收益是薄的,這也將是星宇航空的未來隱憂。」張邱驊說。
再者,越南、菲律賓航空陸續取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的國際認證,已可直飛北美,東南亞消費者會否選擇乘坐外籍航空,中轉台灣再飛北美,也待商榷。
而張國煒強調「高端服務不必然代表機票是天價」,會開出讓大家能欣然接受的票價,亦即他既要比同業投注更多成本做服務,但面對的卻是分段收益持續降低的市場,要如何獲利,將是更進一步的難關。
何煖軒就提醒:一家航空公司1年的現金流需要200億元,沒有現金流量是撐不住的,若要籌設維修廠,也需耗費鉅資,加上取得土地的難度,都將是張國煒的挑戰。
星宇航空因為張國煒的光環,吸引各方聚焦,但這個高投資成本、高風險、低毛利的行業,即使有海運集團當靠山的長榮航空,在營運初期,都曾經因為年虧上百億元,讓總裁張榮發如此強人,也一度想放棄航空夢。張國煒口中「留了好幾手」的秘招能有多少勝算,業界等著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