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效應」發威!中國2020年出口成長超預期,貿易順差創下70年來第二高紀錄

2021-01-16 15:00

? 人氣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商戶吳紅英在店鋪內展示領取的「生意興隆」新春橫幅。(新華社)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商戶吳紅英在店鋪內展示領取的「生意興隆」新春橫幅。(新華社)

中國海關總署14日公布,2020年12月以美元計價中國出口同比成長18.1%,進口成長6.5%。兩個數字都超過市場預期——路透社調查的出口和進口預估中值分別為15%和5%。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受疫情影響,年初中國出口大幅受挫,隨著疫情中心轉移到歐美,中國出口低開高走,年末持續維持在高成長區間,使全年出口同比成長3.6%,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隨著疫苗開始接種,中國對其他經濟體製造能力的「替代效應」可能逐步減弱,但中國內需可能繼續增強。因此分析人士預計,2021年出口增幅會進一步收窄,但進口會繼續成長。

中國出口低開高走,年末持續維持在高增長區間,使全年出口同比增長3.6%,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EPA 中國出口低開高走,年末持續維持在高成長區間,使全年出口同比成長3.6%,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數據搶眼

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表示,202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好於預期,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也創歷史最好紀錄,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雖然成長18.1%,但相較於11月回落3個百分點。不過,就增幅而言,仍然是2018年2月以來的第二高紀錄。

出口大幅成長的情況下,進口則比較疲弱。全年出口同比增3.6%,進口下降1.1%,這使得中國的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達到5350.3億美元,是1950年以來第二高紀錄。而以人民幣計價的順差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東盟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外貿總額達6846億美元,之後依次是歐盟、美國、日本。

2021年1月10日,一男一女站在中國上海的一家購物中心外面。
EPA 分析人士預計,2021年出口增幅會進一步收窄,但進口會繼續成長。

疫情下的「替代效應」

多位分析師表示,數據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下中國的製造能力不斷改善,而歐美等發達地區的產能則在疫情反覆下受到限制,供給能力遲遲難以修復。

中海晟融首席經濟學家張一提醒,外需總體相對疲弱、內需成長強勁情況下,卻出現出口強、進口弱的特點。

張一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 第一,疫情控制差異導致中國的供給能力要遠高於國外,出口產生了明顯的替代效應,同時國外供給能力不足也影響了進口;
  • 第二,疫情衝擊下,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一定程度上壓低了進口金額;
  • 第三,在高端製造、醫藥等領域的進口替代效應有所顯現。
1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新冠溯源專家組抵達武漢。同一天,中國出現八個月以來首例新冠死亡病例(圖為戴著防護口罩的人們1月14日在北京的一家醫院就診)。
EPA 1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新冠溯源專家組抵達武漢。同一天,中國出現八個月以來首例新冠死亡病例。

未來趨勢

2021年,多種因素可能會使中國出口難以繼續保持如此高速的成長。

「未來一段時間,主要經濟體的庫存回補等,將帶動全球經濟及貿易活動持續修復。」開源證券宏觀分析師趙偉表示,伴隨疫苗加速推廣、疫情「錯位」影響逐漸消退,出口鏈的支撐將由訂單的「替代效應」驅動過渡至「需求效應」的支持。

換言之,中國過去幾個月的出口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歐美疫情嚴重導致的產能縮減,即「替代效應」;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出口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需求成長,即「需求效應」。

此外,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提醒,若人民幣繼續溫和升值可能會對出口帶來一定壓力。

100元人民幣
Reuters

對於進口而言,王軍認為,考慮到疫情衝擊逐漸消退之後各國生產能力逐漸修復,全球經濟觸底回升和美元處於低位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中國經濟表現好於其他經濟體,內需強勁,這些因素將會刺激2021年進口增速的明顯反彈。

對於中國的外貿而言,在疫情之外,歷經七年的中歐投資協定結束談判,以及與亞太14國簽署自貿協定RCEP等積極因素,都為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外貿帶來利好預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