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面環海,島上許多人卻看不見四周的大海,只看到小島。新冠疫情使得「零接觸經濟」蓬勃發展,遠距工作讓你不必出門,能為全世界工作。台灣位於東亞中心位置,四周鄰居高達8億人口(尚未加計中、印),如此龐大商機,不想爭取嗎?Google前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直言,「看不見海的島最危險」。
新冠疫情帶來巨大破壞,卻加速了數位轉型。由於封城鎖國,許多國家的新冠世代被迫在網路上參加虛擬的畢業典禮,簡立峰日昨在緯創集團「Beyond 數位力」年會發表演講時指出,「這群網路原生代將是最有競爭力的一代,在家就可以為全世界工作,就像15年前的我。」
15年前,簡立峰的老闆說,「我們一起在你的家鄉台北改變這個世界。」他心想,這個目標會不會太大了?老闆說,「Google早就是世界第一,難道來台灣要做世界第三?」後來,簡立峰為Google在台灣打造亞洲最大的研發中心,規模達3000人。當時簡立峰最困難的是,要讓在台北的同事相信,台北是個好地方,在這裡可以改變全世界。
最近台灣有十多家新創公司在6個月之內在日本成功募集資金,其中一家募集新台幣30億資金,以日本、東南亞市場為腹地。簡立峰認為,台灣有許多優勢,包括地理位置優、硬體實力強、中英文佳,比起其他老外,台灣年輕人是很會說中文的世界人。
「海島思維」轉向「海洋思維」
「後疫情時代,數位就是你的海洋。」簡立峰呼籲,大家應將「海島思維」改為「海洋思維」。全球主要上網人口都在台灣四周。換個角度看台灣,拿起望遠鏡,台灣位於東亞的中心,四周鄰國從日、韓、接著是四小龍、東南亞等,高達8億人口,比起美國或歐盟市場都大。這麼大的市場,如果你還看不見,那真是搞不清楚狀況。
台灣最擅長製造,曾是電腦王國,在高科技產業闖出一片天,如果以硬體思維看世界,那就變成海島思維,無時不刻擔心被邊緣化。即使如此,在全球封城鎖國之際,台灣去年出口總值創下歷史新高,是全球少數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蔡政府引以為傲。然而,台灣死抱著硬體思維,可以高枕無憂嗎?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各產業,台灣因超前部署,沒有封城的情況下,仍能維持正常運作,發展戴口罩式零接觸經濟,別人則是虛擬的零接觸經濟。令人憂慮的是,台灣會不會因疫情控制相對較好,民眾上班、上學一切正常,反而延誤了數位轉型的契機?
拿起望遠鏡 換個角度看台灣
面對疫後的新經濟,遠距上班越來越普遍,台灣不能沾沾自喜,如果死抱著傳統硬體思維,希望有更便宜的水電、土地和人力,把成本降至最低,繼續賺取代工微利,絕對行不通。世界已經變了,台灣必須拿起望遠鏡,以軟體思維放眼世界,即使不出門,也能為全世界提供服務。當務之急,決策者應改變思維,換個角度看台灣,否則,台灣永遠是看不見海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