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過世後,我經歷一段待業的時間,就在那時,動了「轉業」的念頭。
在新聞圈工作20年,待過7家媒體,從基層文字記者做起,一直到擔任新聞總監、新聞台協理,這行業我不知道還能再追求什麼?最讓我心灰意冷的是,在我最需要工作的時候,這行業拋棄了我(請看之前的文章~妳可以當孝女 但別在我公司當)。
處理完父親的後事、安頓好母親,我開始思索,如果不做新聞,我能做什麼?這段思考的過程,除了盤點自己的優勢外,我還參考了我認識的新聞前輩們,他們離開新聞圈後,投入哪些行業。綜合這兩項思考指標,我轉向了公關業。
保證露出 保證痛苦
我進入一家標榜「保證露出」的公關公司。所謂「保證露出」,就是保證客戶的新聞,一定會被媒體報導。
客戶可以指定特定媒體,我們的責任就是保證一定辦到。如果你以為這是購買「專案業配」新聞,只要花錢進行媒體採購(買版面),那就太容易了;這家包含老闆在內,扣掉會計及美編,只有3位專案經理的公關公司,能在這行業立足的主要原因,就是靠找「新聞點」,讓媒體不得不報導而聞名。 這也是為什麼3位專案經理,包含我在內,都來自新聞界。
以前在新聞圈,我的專長是從眾多公關公司發出的新聞採訪通知中,挑出我認為觀眾會感興趣的東西,派記者去採訪。現在我的工作,是寫出會吸引「以前的我」去採訪的內容。這位置的轉換,還包含了心態的調整。
以前,我是各公關公司必須討好的對象,逢年過節,政府機關及公關公司送來的禮物,堆滿我的辦公室。這不是我個人多了不起,而是我的職稱權力,讓我有影響力。我掌管新聞部所有的記者及編輯;決定這則新聞值不值得播出、播了以後有沒有收視率的篩選權,全在我手中。
現在,逢年過節,我送禮物給「以前的我」,誰當新聞台總監,我就代表我服務的公關公司,把禮盒送到他辦公室;客戶辦完活動,我寫好新聞稿傳給大各媒體,除了拜託寫稿的記者外,還得多打幾通電話,跟上面的主管們,打聲招呼,期盼多點關愛的眼神,務必讓新聞露出。
那段日子讓我看盡人性現實。從前聽我「使喚」的記者,現在成為我「拜託」的對象,也是這段工作經驗讓我明白,在職場,名片決定你的價值。別人不是敬重你這個人,而是看重你名片上的頭銜。職場的一切,說穿了,就是利用與被利用。
自認擅長抓新聞點的我,有一天接到一位記者電話,他說新聞稿寫得很爛,他看了半天不知道在寫什麼,「這樣我很難直接照著唸,你能不能寫一份適合電視新聞的內文稿給我」,我聽了沒有回應,他擔心我聽不懂什麼是「電視新聞的內文稿」,跟我附加一句解釋,「你有看電視新聞吧?就是記者過音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