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年前發布2018年政府減稅效益,透過所謂所得稅制優化政策下,該年度有322萬戶不用繳所得稅,以該年度納稅630萬戶去分析,高達51%納稅戶適用0%稅率,另外扣除法定扣除額之後,所得淨額在54萬元以下,適用5%稅率者有204萬戶,佔總戶數的32.5%。
這樣看來的確是政府德政,可是若從另一個統計上來看,那問題可能讓人不樂觀,在630萬納稅戶中,只有4.1萬戶適用40%稅率,但卻支撐起所得稅中43.9%的繳稅來源。若把不用繳所得稅和所得淨額1千萬元起上的大戶相比較,這根本就是一個國家兩個強烈對比的生活圈。此外主計總處公開的數字中,還說明了一個更殘酷的現實,那就是當年所得總額6.2兆,扣掉約3.9兆的扣除和免稅額後,要納稅淨額2.2兆,和上年度相比下降14.3%,政府從全民所得稅中抽到2587億元。
這是否說明政府透過稅制優化政策下,確實讓收入低層家戶,可以擠進免納所得稅的圈子內,可是從一個主計總處沒公開的數字來觀察,322萬戶適用0%所得稅的家戶,可能實際上該年是負所得,若當苦勞過了1整年,在養家活口下政府透過個人收入來源,替其試算應納所得表面是免納所得稅,但是優化稅制卻無法彰顯出個人年度收入有增加,反而是免稅額、扣除額都減去後兩袖清風且是負數,這說明了稅制上的優化,並沒有在實質上改善個人收入上的停滯,最後個人窮,政府也窮,抽到的所得稅呈現百分比往下走。
可是這還是在沒有實行負所得稅賦情形下,若322萬適用0%所得稅的家戶,有過半或3分之1是負所得,一但真要實行負所得制,那等於政府要補差額,這數字目前看不到,若真要執行那等於該年政府徵收到的所的稅將會更少,這些都說明了台灣低薪問題嚴重惡化的一面,就算人民用選票換黨執政完全走向無解。
同樣在所得淨額1千萬元上的大戶只有4.1萬戶,他們對政府優化稅制可能完全不看在眼底,還能繳出4成3的年度綜所稅來源,這樣金字塔結構的上層變窄,底層擴大的貧負差,除了中產消失外,也說明了一但民生必需品調漲,對那不用繳所得稅的322萬戶是有剝皮之痛,而透過資本利得錢滾錢的富人,卻有如蚊子叮牛角,那是否40%的稅率當再調高,然後推動負所得制呢。從數字去真正改善而達到稅制優化,讓人民真正有感,或許政府該考量了。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