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台灣縱使制憲改名成功,去除了中華民國的「一中」外殼,與中國有邦交的國家,因奉行「一中政策」及政經現實考量,根本不可能承認台灣,且此舉還會引發中共攻台。蔡總統應勇敢地跟林濁水、辜寬敏、林飛帆等綠營台獨人士論辯,清楚地指出沒有中國同意,台灣根本不可能法理獨立,中共不用攻台,只要全面封鎖兩岸民間經濟交流,台灣就很難撐下去,請他們放棄行不通的法理台獨;並闡述兩岸親和對台灣經濟與外交的重要性,請綠營務實地加強兩岸政策的連結點與論述,不該仇視中國,應採取理性的態度以「中華民族」宏觀的角度正視中國的崛起,以期能在維護台灣主權原則下,用中華民族的觀點,與中國交流合作,促使大陸正視我國的存在。
另一方面,中國認為「一中各表」有兩個中國之意,且此表述意味中華民國台灣對中國仍有主權,不滿國民黨迄今還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政策,已要求該黨接受九二「一中」共識,至此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已破功,無法用此維護台灣主權。
上述兩岸三方政策盲點的源由是,中國人民因有強烈的民族主義,一直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以致中共當局漠視兩岸分治分立、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以及不清楚大部分台灣人民不願被中國統治的實情;而台灣因長期被中國打壓,痛恨仇視中共,認為中方為了政治、權力因素對台如此強硬,忽略中國統台策略背後是因為有強烈的民族主義驅使。
因此,蔡總統如能以中國人民最在意的兩岸「中華民族」合作的觀點,提出「中華共榮」新論述,應能彌補「維持現狀」政策缺乏兩岸連結點、動能不足的缺點,或將能成為兩岸交流的新模式,讓兩岸擱置「一中」問題,等時機成熟時再商談。
由於「中華共榮」的論述沒有敏感且不利中華民國主權的「一中」各表字眼,並以含有「中華民族」之意的兩岸「中華」政體之合作為交流方向,除了可根據中國在意的「中華民族」觀點,來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外,而且可藉由「民族」擱置兩岸主權上的爭議,有維護中華民國台灣實質主權的戰略功能。
鑒此,建議蔡總統在今年國慶典禮上,提出兩岸新論述:在「維持現狀」基礎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台灣與大陸地區的「兩岸連結」架構,希望兩岸能以「中華共榮」的互動新模式,共同面對國際新情勢,一起加強兩岸外交、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為實現「中華共榮」而努力。同時蔡可透過國慶演講,伺機籲請在野黨以「中華共榮」取代觸礁的「一中各表」,以凝聚朝野共識,強化我方力量;並引用中國古詩「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表達兩岸同血緣、同文化的善意,指出兩岸如能推動「中華共榮」政策、互助互利,雙方關係將如一輪冉冉上升的明月照亮兩岸光明的前景,等未來兩岸建立厚實的互信基礎後,再商討「一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