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ESG」,亦稱責任投資(responsible investment)或永續投資(sustainable investment),指的是英文的Environmental、Social及Governance,意即重視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投資策略,將其納入投資的評估過程,以企業的社會影響與永續經營等方面,進行投資標的選擇與管理。隨著時代演進,社會對於全球疫情與氣候變遷的擔憂日益增加,投資人與金融業者開始要求督促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與治理等方面負起責任。
ESG概念起始於2004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Kofi Annan),發表致55個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執行長的信函,邀請所屬金融業者關懷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議題。並於2006年推出「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UNPRI),參與業者每年必須申報其責任投資活動。參與成員每年必須報告其責任投資活動,包括貝萊德(BlackRock)、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及摩根大通在內等2000多個投資機構均已簽署響應。
而在去(2020)年初,於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業者之一貝萊德任職執行長的芬克(Larry Fink),以〈A Fundamental Shaping of Finance〉為題,發表了一封致投資人的信函,震驚了華爾街,表示圍繞氣候變遷的投資決定,將根本重塑金融業的發展。芬克寫道,作為受託人,貝萊德的責任是協助客戶因應此一轉變,該公司的投資信念認為,顧及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的投資組合,能夠為投資人管控風險,並提供更好的報酬。隨著永續發展對於投資報酬的影響日益增加,貝萊德認為永續投資將為客戶今後的投資組合建立最堅實的基礎。 隨後華爾街多名執行長紛紛響應擁抱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以及所謂的「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積極表態論述其經營企業如何同時獲利並回饋社會公益。
永續投資可能讓部分投資人感到困惑。例如有投資策略迴避包含香菸、軍事武器和石化產業的基金,或是將投資導向有促進社會公益的企業作為標的,像是肯定其致力於職場平等或減少碳排放。過去投資人認為,企業致力社會責任,會負面影響其獲利和競爭優勢,不過近來有觀點認為,是識別企業經營潛在風險和災害因子的評估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一家公司獲得較高的ESG評級,並不盡然會反映在該公司的長期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