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平表示,這部韓片講的是普普通通、甚至有些自私萎縮的小人物在創造歷史。他們本來不想有所作為,只為柴米油鹽本奔波,但在大事件感召下卻不小心改變和創造了歷史,像坦克人一樣,儘管我們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誰。我相信,這部韓片百姓在看,高層也會看。我甚至認為,習近平任上會重提六四問題,畢竟六四不是他的過錯,他沒有理由為黨的歷史錯誤買單。而且,他們都是經歷六四的過來人,而且當時對政府處理六四的做法有看法。關於六四平反問題,如果你不做,別人會去做。
林楓表示,這部韓片之所以給中國觀眾留下如此深刻印象,一是它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南韓片,對人性的描寫淋漓盡致;二是其沉重而壓抑的歷史時期正好與中國六四前相共鳴。
林楓指出,如此鞭韃政府歷史黑幕的電影能夠從南韓走上世界的銀幕,說明民主體制下的南韓政府即便想,但是卻沒有能力控制藝術。這也與當今中國形成鮮明對比。從馮小剛的「芳華」被禁我們看到,即便是老練、老道、深諳政治與藝術世故的老導演馮小剛,謹慎而小心奕奕地選擇題材、自律拍攝之後,仍然逃脫不了被阻撓的政治宿命。話說角逐奧斯卡大獎,我認為,西方往往推舉小人物,通過他們提升人性的偉大和光輝。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導、名導效仿《臥虎藏龍》卻不得其要領的原因。西方電影愛美,它們愛形式的美,但是更愛內在的美。奧斯卡獲獎片多是挖掘人性、引人回味和遐思的心靈片。
海濤說,仔細看了這部韓片。有個畫面讓我記憶深刻。軍警槍殺學生,甚至把手舉白旗要求談判的人也射殺了。此後,官方的描寫、南韓報紙也同樣顛倒是非,稱這些人是暴徒,與中國四五運動和六四運動之後的口吻如出一轍。
海濤說,在中國,政治上是黨性高於人性,文藝上則是黨性高於文藝性。中國雖然享受了經濟發展的成就,但是政治上仍然意識形態化。電影被當作為統治者保駕護航的吹鼓手,而不是監督權力的報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