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專文:6朝古都健康的毀滅

2021-02-13 06:20

? 人氣

日本幕府和東亞大陸的交涉,也就是以吳越和淮南2個大邦為主要對象。(示意圖,美聯社)

日本幕府和東亞大陸的交涉,也就是以吳越和淮南2個大邦為主要對象。(示意圖,美聯社)

北齊被北周滅亡以後,當吳明徹在下一次北伐從淮南出兵進攻徐州、兵抵彭城的時候,北周軍切斷了吳明徹屯兵彭城城下的這支主力軍的後路,使得吳明徹的後路被斷絕, 從前後兩個方向同時遭到攻擊,導致他的大軍全軍覆沒。淮南也在之後的戰爭中歸入北周。而吳明徹的軍隊在投降以後被隋人安置在今天寧夏河套一帶,因此河套一帶當時一度號稱小江南。但是隨著接下來的幾波蠻族入侵和蠻族遷徙,他們很快就淹沒在內亞人口當中。他們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在今天寧夏的所謂回族人口當中,有很多按基因來算的話,非但不是內亞人,反而是江南人。據說,在清末的回變過程當中給清軍和左宗棠非常沉重打擊的馬化龍一家,他們按照基因測試的結果其實是江南人。他們很可能就是吳明徹這一批被流放者的後代。當然,這和淮南就沒有關係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現在,淮南的生命線—漢東通道完全打開了。以前的漢東通道還在北周和北齊雙方的爭奪之中處在不穩定的狀態,現在則是統一在北周和隋之下,而淮南通過漢東通道連接內亞3條通道的道路現在是完全敞開了。同時,北周為了對付南方的陳朝,要把揚州建立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和軍事基地。然後隋文帝滅陳以後,隋煬帝又是江南文化的愛慕者。

隋文帝滅陳以後為了摧毀陳朝和江南吳越傳統勢力的抵抗,把300年王氣所在的建康城摧毀為平地,使建康的人口全都渡江,安置在江北的揚州。這一下,揚州就取代了建康,變成我剛才介紹的梁武帝開闢的東南亞路線和傳統的內亞3條路線的銜接點。然後隋煬帝雖然沒有正式遷都揚州,但是卻把他的宮廷搬到了揚州,在這裡樂不思蜀地一直住下去,同時開闢了從洛陽通向揚州的運河通道。

我們要注意,洛陽是什麼?從陰山通過晉國到洛陽,是穆天子傳和趙武靈王的那條路線。這條路線是沿著天山北路到陰山、沿著晉國南下、然後從太行山口南下渡過黃河到洛陽,洛陽是這條道路的終點站。建康則是梁武帝開發的東南亞路線—從印度東南部(今天泰米爾一帶)東下到爪哇、到廣州、順著贛江北上到潯陽(江州)、從潯陽順著揚子江東下到建康這條路線的終點。現在,通過隋煬帝的運河,這兩條路線在揚州銜接起來。建康已經被拆毀,現在只剩下京口瓜洲。從洪都、潯陽來的爪哇和印度船隻到達京口以後, 渡過長江就是揚州,他們就可以停靠在揚州。同樣,在北方,通過陰山路線、通過河西走廊路線、通過青海道路線到四川然後順江東下的3條內亞通道,也都彙集在揚州。隋煬帝的帝國造就了揚州在後來隋、唐、五代300年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所以,隋唐文獻當中揚州是一個出胡商的地方。在南朝,胡商主要是伊朗人。他們從海道先到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再到印度東部的泰米爾,然後到爪哇,從爪哇到廣州,從廣州到洪都(他們建立了中古時代贛越的首都洪都,使洪都超過了傳統的江州首府潯陽城),然後他們再來到揚州。同時,北路的胡商也順著我剛才講的內亞路線來到揚州。南北兩路的胡商匯集揚州,產生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的體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