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為何內鬥不休?以巴和談為何原地踏步?前英國首相、中東特使布萊爾道出當年錯失的良機

2017-10-15 15:03

? 人氣

巴勒斯坦兩大山頭「法塔」與「哈瑪斯」日前終於達成和解,民眾歡欣鼓舞(AP)

巴勒斯坦兩大山頭「法塔」與「哈瑪斯」日前終於達成和解,民眾歡欣鼓舞(AP)

2006年,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贏得議會選舉,取得組閣權,但以色列與美國向來視哈瑪斯為「恐怖組織」,極力封鎖巴勒斯坦的資源,加上對以色列立場較溫和的「法塔」與哈瑪斯立場分歧,最後導致巴勒斯坦陷入分裂,而英國前首相、中東問題四方代表前特使布萊爾首度公開坦言,當初不應屈服以色列壓力,抵制哈瑪斯,而是要試圖把他們「推上談判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布萊爾(Tony Blair)在2015年卸下「中東問題四方」(Quartet on the Middle East)特使職務,所謂的「四方」是指聯合國、美國、歐盟及俄羅斯,2002年在西班牙馬德里成立,試圖全力調解以巴問題。布萊爾接受關於加薩走廊(Gaza Strip)情勢的書籍《加薩,為拂曉做準備》(Gaza: Preparing for Dawn)訪問,坦承過去抵制哈瑪斯(Hamas)的做法是錯的。

若重新來過 布萊爾:應把哈瑪斯推上談判桌

布萊爾表示:「重新回想,我認為我們應該,特別是一開始,就要嘗試推動(哈瑪斯參與)談判,以改變他們的立場,我想這是我要重新做的部分......但很明顯地,這很困難,以色列極度反對,不過我們或許可憑藉曾用過的方式進行,該方式實際上已非正式停擺。」布萊爾並未明確解釋何謂「非正式」,但他顯然是指英國記者遭哈瑪斯綁架時,英國軍情六處(MI6)曾進行秘密談判。

2007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特派員強斯頓(Alan Johnston)在加薩走廊遭到伊斯蘭武裝團體綁架,時任巴勒斯坦總理、哈瑪斯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出面施壓,揚言強斯頓未被釋放,該武裝團體領袖就會成為獵殺目標,最後強斯頓安全獲釋,而《衛報》認為,布萊爾受訪時所提「曾用過的方式」,似乎是當年為了解救強斯頓,MI6曾與哈瑪斯私下談判交涉。

國際抵制哈瑪斯 犧牲加薩走廊百姓權益

布萊爾卸下中東問題四方代表特使一職後,曾6度與哈瑪斯政治局前主席梅夏爾(Khaled Meshaal)進行長時間會談,尋求哈瑪斯與以色列長期停火的可行方案,而梅夏爾在今年5月任期屆滿,原職位由哈尼亞接任。由於國際社會禁止與哈瑪斯有任何正式接觸,導致歐美國家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式微,且讓加薩走廊的百姓更受孤立,生活也更困苦。

哈瑪斯與法塔(Fatah)在2007年正式決裂,同樣屬於巴勒斯坦自治區領土的加薩走廊由哈瑪斯治理,但遭到以色列徹底封鎖,當地無法對外進行貿易,物資也難以進入,加上2009年開始,以色列與哈瑪斯3度爆發軍事衝突,加薩走廊被炸得千瘡百孔,聯合國在2015年公布報告直言,加薩走廊在2020年以前,恐怕會成為人類無法定居的荒地。

巴勒斯坦大和解:法塔高層阿馬德(Azzam al-Ahmad,中右)與哈瑪斯代表阿洛里(Saleh al-Arouri,中左)簽署協議(AP)
巴勒斯坦大和解:法塔高層阿馬德(Azzam al-Ahmad,中右)與哈瑪斯代表阿洛里(Saleh al-Arouri,中左)簽署協議(AP)

哈瑪斯交出加薩走廊治理權 但不解除武裝

布萊爾的這番言論,似乎是在呼應哈瑪斯與法塔日前達成的初步協議,這2個組織12日在埃及首都開羅簽署協議,決定結束10年來的對立局面,重新整合巴勒斯坦。根據協議,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將在12月1日接手加薩走廊的治理權,加薩走廊與埃及的邊界也將改由巴勒斯坦部隊取代哈瑪斯民兵駐守,不過哈瑪斯也明確表示,不會解除自身武裝。

布萊爾時期的幕僚長鮑爾(Jonathan Powell)同樣接受《加薩,為拂曉做準備》訪問,直批中東問題四方代表的策略「大錯特錯」,因為美國長期以來只與法塔談判,「要先向法塔做出承諾,之後再向哈瑪斯達成新的承諾,若能有個團結的巴勒斯坦政府參與談判,就只要談1次,而非分2次談,這樣一切都會變成容易很多」。

巴勒斯坦大和解:加薩走廊掛起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席的巨幅海報(AP)
巴勒斯坦大和解:加薩走廊掛起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席的巨幅海報(AP)

隨著哈瑪斯與法塔達成整合初步協議,法塔高層透露,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可望在「1個月內」造訪加薩走廊,且將是加薩走廊自2007年由哈瑪斯掌控後,阿巴斯睽違10年首度訪問當地。另外,以色列則稱,巴勒斯坦的整合協議必須符合國際條約及中東問題四方代表的要求,即承認以色列及哈瑪斯解除武裝。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