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身「文明病」 每尊將爺都是提煉自演員生命經歷
談到症頭角色的組成與設計,周能安說,當初他在找表演者時,就會直接問對方,人生經歷中有沒有什麼文明病、社會現象可以切入,所以本次每一位家將的表演,都是從演員自身的生命經歷中提煉而來。此外,也會有段落讓表演者以類似戲劇的形式,單獨演繹屬於自己的文明症頭,透過事先錄音的口白,加上表演者自身肢體、家將身法,以及心理情緒三者結合成一齣街頭劇。
不過攤開宣傳概念圖,會發現症頭中僅有7名角色,似乎與八家將在人數上有落差?對此周能安解釋,就是因為篩選過後的表演者是7人,才會取法傳統八家將的編制跟動作,而八家將往例上確實是8尊,但有時也會是5尊或10尊,甚至多到14尊都可以,所以通常是稱作「家將團」,台南地區也有「十家將」的稱呼,而症頭中,則參考了8位家將的臉譜,再合併為7位。
選角不侷限科班生 「他們沒被框架綁死,有更多可塑性」
然而其實,症頭7位演員中,不一定每一位都是正統的劇場、演員背景出身,如代表派遣工文化的「派遣勞工爺」就是一位鋼琴手兼BDSM的繩縛表演師,而代表網路資訊爆炸的「羅傘將軍」則是劇團的行政人員。
周能安解釋,這些人雖然不一定是科班生,但對表演都有認同感,比起專業的舞台劇演員或民俗藝陣表演者,他們沒被框架綁死,也有更多可塑性;劇場人可能會說哪裡表演起來不好看,民俗掛的則可能覺得沒照傳統來會不好。
症頭訓練紮實有信心 對陣宮廟轎班也免驚
對於演員的訓練,周能安當然沒有輕忽,像他要求大家至少一天要看一部陣頭的影片,不管是八家將、官將首、鯤溟八將或鍾馗五將等系統都好,要先讓這些元素進入演員的身體,接著才能做當代的轉移。
如此訓練出來的團隊究竟有多嚴謹?周能安表示,症頭這個表演,先前其實已經在北部的幾個藝術節有公開過,但先前幾次出的陣,如果在半路真的遇上其他宮廟的神轎是無法應對的,但這一次他有信心,他們表演者受過的訓練,是有辦法跟其他陣頭對應,包括對拜、將爺對跳、決定哪個陣先行都有辦法處理的。
症頭本次應台南市文化局「獻藝作陣-五異藝」節目之邀,將在21、22日走訪中西區與藍晒文創園區。周能安指出,這是一次「文化參香」,以往陣頭出巡都是拜廟,他們是要拜文化空間,如台灣文學館、艸祭二手書店、台南武德殿,甚至被蔡丁貴拉倒的孫中山像遺址都包含在內。對此周能安也指出,症頭對文化現象並不批評,而僅是呈現現象,觀看者可以在他們的演出中產生共鳴,領會自己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