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認為,中國並不打算取代現行的國際體系,只是藉著向其他國家輸出資本、技術等交易,保持自身經濟成長,針對中亞、南亞甚至非洲發展中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就是如此。但無可否認,無論基於地緣政治或全球經濟結構,中國主導的機制都在大大擴張影響力,繼續拓展下去,現行國際經濟秩序終將面臨翻轉性的挑戰。
「主權外交」拓展戰略軍事
習近平時代,中國對於主權爭議的表態更為強勢,2013年中國成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在不涉及主權情形下把釣魚台劃入軍事區;在主權爭議對象更多的南海地區,雖然沒有如外界憂心般設立防空識別區,船隻對峙等主權伸張行動卻越來越頻繁,甚至開始填海造陸,設立管轄南沙、西沙、中沙群島的「三沙市」等。
儘管如此,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分析,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南海爭議造成的外交困境已慢慢穩定下來,加上美國新任總統川普決定退出TPP,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以及其在南海的影響力順利上升當中。
意識形態輸出
習近平的「中國夢」提出一系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致上肯定了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西方價值」,卻強調還要重新賦予這些價值中國意涵。在胡錦濤時代曾多次言明中國不會輸出「中國模式」,但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卻大聲歡迎別國「借鑒」,在國際場合如聯合國大會上也更常提出「大國責任」,開始爭取國際道德高位。
中國在國家形像宣傳上,比過去任何時期花費更多力氣,不僅對內如此,在世界各國也充分利用政府、企業與學者進行輿論戰,或試圖利用經濟和外交手段,「影響」海外學術研究機構。今年8月,中國廣電總局就曾要求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旗下的權威刊物《中國季刊》,必須移除中國網站上的300多篇文章與書評,以免整個網站遭北京當局封鎖。
「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歡呼聲)我真誠希望,國際社會攜起手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把我們這個星球建設的更加和平、更加繁榮。」---《大國外交》
外交整合國內需求
2013年11月,習近平宣布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一隸屬中共的黨內組織,整合了對內對外所有安全系統,包含解放軍、國安部、司法、外交、公安、武警、宣傳,甚至港澳辦也包括在內,要求所有單位決策以「國家安全」為出發點,「維穩」對象不再限於社會動亂,上升到國安層級。
即便是「一帶一路」計畫,中國也希望藉此改善東部與西部持續擴大的城鄉差距,並讓企業以基礎建設名義「走出去」,配合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