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認同的報導就是假新聞?」美國新聞學者:媒體識讀教育至關重要

2017-10-17 15:29

? 人氣

美國在台協會(AIT)邀請石溪大學副教授雷納舉辦防治假新聞視訊會議(簡恒宇攝)

美國在台協會(AIT)邀請石溪大學副教授雷納舉辦防治假新聞視訊會議(簡恒宇攝)

隨著社群網站崛起,假新聞與錯誤資訊的流竄程度更甚以往,而身在網路世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對抗假新聞?美國在台協會17日邀請美國石溪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雷納舉行視訊會議,雷納強調,透過教育建立媒體識讀,讓大眾能夠釐清假新聞是根本之道,而出席與會的台灣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也說,對於打擊假新聞和錯誤資訊是樂觀其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防治假新聞不僅限媒體 唐鳳:ICT素養一樣重要

美國在台協會(AIT)邀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新聞學院副教授雷納(Steven Reiner),同時與AIT高雄分處及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舉行連線視訊會議,一起探談如何防範假新聞(fake news)和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流竄,而參與座談的唐鳳致詞表示,資訊通信科技素養(ICT literacy)與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相同,因為在網路上散布的錯誤資訊和不實消息,都必須加以防治。

唐鳳也提到,網路社群「零時政府」(g0v)開發的「新聞小幫手」程式工具,正是幫忙閱聽人分辨錯誤資訊,並解釋購物網站等非媒體平台上也會出現不實消息,這類資訊並非「新聞」,因此不會使用假新聞一詞,而用錯誤資訊稱呼。另外,他與雷納都認為,教育閱聽人分辨錯誤資訊,建立媒體識讀是防治假新聞的重要途徑。

美國在台協會(AIT)舉辦防治假新聞視訊會議,數位政委唐鳳致詞(簡恒宇攝)
美國在台協會(AIT)舉辦防治假新聞視訊會議,數位政委唐鳳致詞(簡恒宇攝)

閱聽人情緒被操縱 助長假新聞流竄

雷納表示,假新聞和錯誤資訊能夠如此猖獗,最大因素在於閱聽人的情緒被操控,並稱假新聞並不是挑戰辯論,而是鎖定個人偏見,讓閱聽人選擇自己認同的部分,加上人們不是要尋求觀點,而是想要自己的觀點被認同,換言之,若非自己認同的內容,就可能被抨擊為假新聞。若要避免受到假新聞影響,具備媒體識讀,分辨新聞真偽是重要關鍵。

什麼是新聞?雷納稱,新聞具備查證(verification)、獨立性(independence)和問責(accountability)3要素。查證即擁有查核事件真實性的機制與程序,獨立性則是不受其他利益團體影響,問責則是能夠對報導本身負責。不過雷納也說,擁有直接的資訊來源能強化查證能力,但戰場確實是特殊情況,通常仰賴軍方單一資訊,但他也強調,媒體記者必須盡可能去挖掘更多資訊管道。

美國在台協會(AIT)邀請石溪大學副教授雷納舉辦防治假新聞視訊會議(簡恒宇攝)
美國在台協會(AIT)邀請石溪大學副教授雷納舉辦防治假新聞視訊會議(簡恒宇攝)

引用匿名消息來源 易被批為假新聞

雷納還談到現今的美國情況,美國總統川普三不五時就指控主流媒體的報導是假新聞,他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媒體引用匿名消息來源,此舉影響報導內容的查證和問責性,才會被批評製造假新聞。雷納也稱,由於新聞不斷在更新,當新的事證和消息出現時,前面的新聞就會變成「假新聞」,因此閱聽人必須學會分辨新聞報導的真偽。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