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藻礁這些天來出名了,若不是因為快被毀了,新聞不會被如此放大,令人不可思議之處,是此議題竟然還會有「爭議」,只代表一個事實,台灣從上到下竟素質低落至此,而幹壞事的首謀,是政府。
主因來自中油打算在觀塘工業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工業港,港口若建了,勢必造成突堤,突堤將會直接把大潭藻礁從中切斷,有突堤就會造成水流干擾,堤的兩邊就會開始淤沙,淤沙一點一點堆積擴大,藻礁的生態系就會一步步死亡。如此大膽給藻礁帶來浩劫的計劃,為何敢提出?原因無他,依然為了替「廢核」後的“不斷電”找墊背,反正死海裡的,陸上看不見,於是離岸風力發電機重傷濱海生態、天然氣港砍藻礁,這些都死不足惜,「非核神主牌」依然高懸。
生態系有多重要?我不只一次呼籲著,人類若想好好「活著」,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便要隨時隨地小心照顧著生態系統。藻礁恰巧是銜接陸地與海洋的延綿的生態系統之一,我曾針對苗栗「台13線三義外環道工程」在前文「你以為石虎若滅絕,只是死了幾隻貓嗎?」中強調過「環保,概念應該是全面性的,也是連動的,當你真正了解到維護物種生存的各種關係條件時,那些個環節其實也正是地球正在淌血的傷口,大地也由此對咱展開報復。」生態系統環環相扣,當生態系統出現了缺口時,平衡就會轉向,最後從哪個面向造成傷害,根本不會知道。
台灣環島,海岸線長度約1350公里,但有藻礁的區域竟然不到50公里,而桃園觀音區海岸一地就有27公里的藻礁,由北而南綿延的藻礁包括了白玉藻礁、大潭藻礁及觀新藻礁三大區塊,這藻礁有多珍貴?藻礁和珊瑚礁不同,它是植物造礁,速度更慢,所以成礁的時間更長,約為一般珊瑚礁的20倍,去年因莫蒂颱風倒下的微孔珊瑚「綠島大香菇」,大概經過了1000年形成,觀音區的藻礁,整整花了7500年,何等漫長。
觀音區的藻礁群,是紅藻類的的殼狀珊瑚藻(crustose coralline algae)又稱無節珊瑚藻,其實與珊瑚無關,生長在海中砂石的表面上,珊瑚藻因體內鈣化作用,死亡後留下了碳酸鈣(石灰質),並將海水中石灰塊膠黏,經過長時期潮水滾動,再和其他孔蟲伴生,就像珍珠一樣越滾越大,最後形成拳頭般大的紅藻石,成千上萬的紅藻石經過千萬年累積,方能形成藻礁,最後藻礁再讓珊瑚來此附著落地。
重點來了,如果珊瑚可以「著床」,藻礁短時間就會被珊瑚礁覆蓋,除非有外在環境干擾珊瑚生長,桃園沿海區得天獨厚,因冷洋流與台灣特有的東北季風造成些許淤沙抑制了珊瑚,讓藻礁取得了優勢,藻礁方能順利“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