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正觀點:當「政治金童」淪為「政治老頑童」

2021-02-09 06:30

? 人氣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重返國民黨,志志在登頂2024。(柯承惠攝)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重返國民黨,志志在登頂2024。(柯承惠攝)

近來台灣政壇風風火火,頗有2022年,甚至2024年大選熱身之態勢。國民黨內部原本由朱立倫領跑、其後有江啟臣、周錫偉等人隨之在後。而實力雄厚的侯友宜、「韓流」尚未全消的韓國瑜皆在等待出手時機。此時已轉型成為「媒體人」的昔日「政治金童」趙少康突然出現,使得藍營內部喧騰一時,現任黨主席江啟臣的連任之路更是雪上加霜,在韓國瑜在第一時間的支持下,趙少康內力倍增,幾乎可以宣告江啟臣提前出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持平而論,三十年前的趙少康舞台魅力驚人,以有別於國民黨的老舊宮廷氣息橫空出世,以敢怒敢言在當時政壇站有一席之地。然而,筆者想要好好對照一下這三十年來台灣的政治變化。

在三十年前,若在台灣大街上隨便問一個路人:「請問您是中國人抑或是台灣人?」,絕大多數會回答中國人,但僅有13%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事過境遷,同樣的問題放在去年,高達83%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只剩下5%,而在以往認為是深藍的政大民調中,更僅剩下2%。幾乎可以這樣說,在台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甚至是想與中國統一的人是「稀有種」,而非主流民意。

造成這樣的原因林林總總、不生枚舉,但大方向是台灣人在90年代後的民主化浪潮下,台灣人民已經逐漸破除內心的「小警總」,不再高喊「沒有國,哪來的家」,而是逐漸重視個人權益與保障,並思索台灣國家定位、國家正常化、與中國關係等等問題。且在大量轉型正義史料陸續出土後,台灣人民深刻體會到台灣不能回到過去專制極權的生活。即使身為「民主新生兒」的台灣,在民主機制的運行上相較於老牌民主國家仍有諸多不足與上代學習之處,但這不足以使民主台灣再度走向專制極權的老路。

探究台灣人為何不想與中國統一的根本原因,那便是民主自由的基因已注入台灣人的血液當中,成為除了陽光、空氣與水以外的生活必需品。前年香港反送中運動與目前持續的武漢肺炎疫情更讓這樣的大勢再也無法逆轉。

因此,在2021年的台灣,任何想要逆流民主自由浪潮的政黨或政治人物,注定要成為歷史的一部分。趙少康就注定是這樣的人物。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的資訊傳播方式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從過去的廣播到老三台,直至今日網路自媒體蓬勃發展,台灣人民的資訊接收方式已不能像三十年前一樣,受制於有限的接收管道。這個重大轉變多數台灣人民懂、民進黨政府懂,但趙少康與國民黨仍不懂,或精確的說,他們「裝懂」。

最具體的例子體現在趙少康的起手式,除了拉韓國瑜以外,最大政見是要恢復中天電視台,並且叫板網友,說不怕這些「1450」。這種幾乎與四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脫節的現象,怎麼看都不像是真心希望與新世代台灣人真誠交流,反而更像是為黨主席與總統提名的「召喚深藍基本盤」。這樣的「宮廷劇」台灣人已在過去幾十年看國民黨內部演了一遍又一遍。國民黨內部的人似乎一直停留在「瓊瑤劇」、「星星知我心」仍是膾炙人口的那個年代,而忘了(或視而不見)當今台灣多少人家裡沒有安裝第四台,看劇只看Netflix與youtube,甚至根本沒有人看「少康戰情室」。在2021年的今天,這齣「茶壺風暴」只會是國民黨內的鬥爭,而不會是台灣人矚目的焦點。堂堂百年大黨的黨魁與總統候選人之爭,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話看待,令人不勝唏噓。

歷史的滾動總是無情,正如同三國演義開篇詞所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趙少康當年多麽英勇,脫離台灣主流民意的「政治金童」,也只能淪為跑龍套的「政治老頑童」。

*作者為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