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事出身於華視編劇班,如今卻做起了這種沒有劇本的參與式劇場。談到為何會有如此轉變?他認為,「是想把話語權還給觀眾」,傳統劇場是走進去,坐著聽表演者傳達他們的價值觀跟故事,但他更想要貼近市井小民,仔細聽聽他們的故事。
「市井小民的故事比我們想像的還精采,然而他以前不一定覺得那個故事有價值。」黃有事說,他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因此也不想用很高的角度來看待他們的故事,此外他也提到,對參與式劇場的演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聆聽。
網路時代資訊爆炸 「上一次有人好好聽你講話是什麼時候?」
聆聽正是參與式劇場的靈魂所在。黃有事反問:「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上一次有人好好聽你講話是什麼時候?」在這個網路上一分鐘有100萬則訊息、大家都在講理念的時代,「哪怕只是一個人聽你講話2分鐘都很珍貴,而在這個地方,這不是一個人聽你講,是一群人聽你講。」
然而,要在陌生人面前坦承挫敗、傷痛的經驗,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輕鬆的事情,三語事劇場透過團員充滿失敗經驗的自我介紹,與主持人柔軟的提問引導,在小小的展演空間裡,凝聚了觀眾對彼此坦誠相見的勇氣。在這裡,一個個觀演者成為參與者,坐上台與數十個素昧平生的朋友自訴生命中曾經、甚至正在進行中的傷痛。正如黃有事所言,「要給大家呼吸的空間,等他準備好,他就會舉手。」
「失敗不是一個人的」 陌生的人與人在故事間彼此串聯
「觀眾之間的故事是會互相呼應的」,黃有事提到,往往一個觀眾講完之後,大家就會被帶起來,下一個人的故事常常是在呼應上一位講者,然後他們彼此之間的故事就會在一次次的演出中被串起來,成為他們之間的主題。
「失敗不是一個人的,是一群人的」,回憶演出的經驗,黃有事說,「這是很當下的,在那個瞬間我們跟觀眾在一起,觀眾也跟彼此在一起。」
「三語事劇場」的團名其實就是參與式劇場的諧音,黃有事指出,他們就像一面鏡子,不能幫忙解決問題,但能傾聽人們說話。在無力又資訊爆炸的年代,他希望能讓大家知道,「這個社會還有人會聽你講話,就在這個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