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美國回來了?拜登對歐外交面臨的挑戰

2021-02-24 07:10

? 人氣

第三,美國務卿布林肯曾表示,美國將奉行以民主人權及平等為核心之外交政策,作為拜登政府落實多邊主義的重要外交手段。美國以理念結合同志,這點獲得英國的支持。英國將於2021年6月主辦G7峰會,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曾提議擴大邀請印度、南韓及澳洲與會,成為長久的「民主國家聯盟」(D10)。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G7內部有不同意見,例如,義大利認為澳洲的「反中」色彩濃厚,擔心澳洲加入會讓擴大的G7成為「反中集團」,恐讓中共感到遭受挑釁。此外,法國也擔心若G7成員擴大,歐洲在集團中的影響力將被稀釋。

日本更是對英國提出邀請印韓澳參加G7峰會強烈表達反對立場,聲稱「不應將G7與上述三國的關係『制度化』」。《彭博社》指出,日本反對是因日韓關係不睦,而依歐洲外交消息人士的看法,日本希望自己是亞洲唯一的G7成員國。

第四,歐洲的自主化傾向日益明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國防議題上提出「歐洲戰略自治」觀念,雖不代表要與美國分道揚鑣,但認為可讓歐洲成為更可靠的夥伴,並強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馬克宏認為,北約確實需要新的政治動能,闡明自身的戰略觀念,並需有更加政治的作法。馬克宏自2017年當選後,就持續推動歐盟在安全上走自己的路,不再走二戰後單靠美國軍事保護的舊途。

黎巴嫩經濟危機一年多,馬克宏與國際組織呼籲黎國盡快組成新政府、推出改革計劃以獲得國際援助。(AP)
法國總統馬克宏自2017年當選後,就持續推動歐盟在安全上走自己的路,不再走二戰後單靠美國軍事保護的舊途。(AP)

另一方面,歐洲也希望在美、中、俄之間維持平衡立場。「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外交關係研究主任夏皮若(Jeremy Shapiro)認為,拜登對俄羅斯的鷹派立場,再將中共一齊捲入,等於定義一場全球性的新權威主義冷戰,這讓許多歐洲領導人感到憂慮。

拜登上任後的外交重點擺在歐洲,希望穩住西方再轉進東方;但經過上述兩場多邊外交大戲後,拜登應該發現,今天的歐洲情勢已異於川普執政前。拜登把中共視為競爭對手,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中共無意挑戰美國在歐洲的地位。因為中共深知,歐洲追求的是「自主」而非「中立」,歐洲仍屬「政治西方」,跨大西洋關係仍是無可取代的。

拜登對歐外交的成敗,關鍵繫於他能否在未來四年重建美國在歐洲盟國心中的可信任度。美國對外政策本具有跨黨派的持續性特質,但川普執政四年,已改變了這個特質。

許多盟國擔心,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美國的政策是否又因人而異而再次產生急遽變化?因此認為2024年後,美國才會有較為明確的長期外交路線;在此之前,歐洲不願表態與中共抗衡,而是希望與美國建立一個「談判」而非「扈從」的關係。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