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輝觀點:思考日本「故鄉税」,解決台灣城鄉差距問題

2021-03-01 06:40

? 人氣

獨立書店與地方創生專題,「南崁小書店」負責人夏琳講解南崁發展歷史。(盧逸峰攝)

獨立書店與地方創生專題,「南崁小書店」負責人夏琳講解南崁發展歷史。(盧逸峰攝)

都市化(Urbanization)是現代國家必然會面對的現象,巨型城市(Mega-City)雖然帶來了生產效率提升與治理成本降低,但是相對地也剝奪了其他區域的資源與人口,導致地方的基礎建設與社會維生體系持續老化。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台灣也發生在更早邁入已開發國家的美國與日本,於是地方創生成為各國都必須研究的領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日本跟台灣一樣採取雙稅制,除了繳給中央政府的所得稅以外,還有繳納給地方政府的住民稅(在台灣分類為地方稅)。然而如同本篇開頭所述,日本人也因為就業求學、成家立業等因素,人口集中在東京、大阪、名古屋Mega-City大都會地區,因而產生資源排擠造成其他小型城鄉地方稅收不足,導致城鄉發展不均。因此日本政府制定了故鄉稅,希望透過這個制度來弭平城鄉差距。

具體而言,故鄉稅是人民可以捐增給自己指定的地方政府,且該地方政府並不限於「故鄉」,而捐贈額可以用來「扣抵」所得稅及住民稅。同時,該地方政府為了答謝納稅人的捐款會以禮品作為回報,通常會以當地的農特產做為餽贈,例如長野的稻米、富山的松葉蟹等。

台灣因為發展重點集中在直轄市,就業機會多數在北北桃中南高等直轄市地區,許多人離鄉背井到都會區尋找工作機會。然而這樣的趨勢將導致地方稅收欠佳及中央稅收分配不均,人口與資源的雙重損失破壞了城鄉發展的平衡,且呈現逐漸擴大的狀態。

除了人口較少的縣市有納稅少、分配少的現象,也有如新竹市的特殊情況,即新竹人均繳納所得稅高居全國之冠,只有台北市能夠跟新竹市一較高下。然而比起台北市每年動輒近兩千億的預算,新竹市的分配稅金和人均預算卻是在倒數之列,光是公共設施維護就消耗了多數經費,這使得建設難以推動,大多只能顧到北區與東區的核心區域,更不要提南寮沿海及香山農村,新竹人繳納的高額稅入應該踏實地回饋在地故鄉才對。

為了解決稅收分配不均導致的城鄉發展差距,台灣也應該推動「故鄉稅」這個概念。各地人民可以透過捐贈地方政府,挹注資源給非直轄市地區,進而促進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而地方可以透過農特產作為捐贈的回饋,結合「一鄉一特色」來推廣城鄉觀光,相信這樣的做法對於地方創生也會有所助益。如此一來,除了發展資金外,農民也將獲得相當保障。當地方產業獲得發展空間,有助於移居外地者回流甚至創造就業機會,對於人口萎縮的現象也會有積極幫助。

另一方面,由於離鄉工作者占據相當比例,2018年地方選舉的重要元素就是北漂,長期在他鄉生活將會使得遊子產生鄉愁,又或者被繁忙的工作沖淡了對於故鄉的認同。而故鄉稅這個概念,能夠讓離鄉遊子透過捐贈故鄉稅及收取故鄉的農特產品,重拾自己對故鄉的關懷與情誼,這是深具經濟與人文價值的創新理念。

故鄉稅本身是一套具備互惠精神的稅制概念,具體如何落實在台灣可以持續討論,也不一定要照抄日本的制度,畢竟外國的月亮不會比較圓。只是當都市化持續加深城鄉差距時,只要我們不去行動就是在漠視地方發展的持續老化,起身行動永遠是最重要的守則,這也是我從參與公共事務的一開始就持續放在心裡的話,來自日本的故鄉稅能否成為一帖良藥?只有開始行動才能夠驗證,地方創生從你我開始做起,台灣人加油吧。

*作者為民進黨中執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