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政府補助地方的創生計畫,早在1994年前總統李登輝時代的「社區總體營造」,就已經開始,近年縣市政府財政惡化,由中央提供地方的競爭型計畫,更有如過江之鯽,如今,行政院長賴清德喊出明年是「地方創生元年」,相關的補助計畫都貼上了「地方創生」的新標籤。由於地方創生計畫將牽動政府每年對地方上百億元的補助,即便是執政黨立委,都擔心地方創生政策,淪為中央獎補助計畫新的「作文比賽」,立委余宛如就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質疑相關的獎補助落實到地方,變成了「文化創傷」。
地方發展名目多成「散彈打鳥」
台灣從前總統李登輝時代以降,對於地方政府的獎補助,相關資源其實並不缺乏,舉例來說,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提供「一鄉一特色」計畫,勞動部有提供「多元培力就業計畫」,馬政府時代2010年為了推動農村永續發展及活化再生,也訂定《農村再生條例》,成立「農村再生基金」,規定10年內完成1500億元的基金預算編列,因應明年「地方創生元年」,農委會明年度更編列了252.2億元基金撥補預算。
換言之,過去20多年,政府早已透過各種名目,協助地方發展,但卻因為缺乏整體戰略目標,相關預算淪為散彈打鳥,獲得政府補助的民間單位,在計畫執行完畢後,屁股拍拍走人,對地方產業與就業的帶動沒有明顯貢獻。為了避免散彈打鳥的情況再度發生,賴清德把「地方創生」工作,交給了他最倚重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由負責管考核的國發會,籌組「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整合跨部會資源,連同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明年「地方創生元年」可運用資源至少上百億元。
不過,台灣的地方創生,畢竟是模仿日本地方創生政策,以日本過去20年地方創生,仍無法扭轉年輕人往東京都遷移的現象,即便是民進黨立委對於明年上路的「地方創生」,仍有很多不放心。
借鏡日本 林岱樺:台推動區域平衡恐淪空談
立委林岱樺表示,日本安倍政府的「創生三支箭」,包括創新資源、人才資源與財政資源,由日本總理擔任地方創生戰略諮詢會議議長,「日本精髓是戰略高度、開放資料與精準的資金補助,台灣的推動重點,如果只是引入設計力、製造地方既有文化亮點,或者無視產業結構下的築空中樓閣,恐浪費公家與民間能量,區域平衡恐淪為空談。」
林岱樺批評,單單是開放政府(Open Data),中央部會與部會之間就做不到,就連地下工廠,主計總處所做的工商普查,偏偏不提供給經濟部、農委會,現在經濟部為了要推動未登工廠的輔導,還要另外請各縣市進行盤點,若無法與在地產業對接,如何能推動地方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