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經濟傾中而政治反中是會翻車的

2021-03-04 07:10

? 人氣

2011年12月18日至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江蘇省常熟、昆山和蘇州工業園區視察。(新華社)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以「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形容兩岸關係。圖為2011年溫家寶到台商為主的常熟、昆山和蘇州工業園區視察。(新華社)

近五年來,民進黨政府熱切唱和美國川普政府的遏制中國政策與印太戰略,甚至採取北京所指的「聯美抗陸」政策,不惜成為美中博弈大局中的美國馬前卒,另外在文化、歷史、教育各領域則大搞「去中國化」。然而,官方主導的上層日益去「中國化」的同時,民間體現的下層建築卻是愈益「去中國」化,兩「化」分道揚鑣。依大陸海關總署最新統計,去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一四○五點二億美元。依我方財政部統計,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也有八六六點七三億美元,台灣已成大陸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台灣政治與軍事越來越依賴美國的同時,對大陸的經貿依賴程度卻越來越高,這種「政經分離」政策能夠行穩致遠嗎?大陸官方是不會長期容忍的,而且經過新冠病情的肆虐,目前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在美國還是絆腳石,在中國卻已是墊腳石,積極開創疫後經濟的躍進似發展。由於經濟上越來越有底氣,而且自忖台灣對其依賴日甚,可以掌握的反制籌碼越來越多。

未來北京對於台灣可能使出的殺手鐧,除了軍事、外交、政治之外,就是啟動經貿施壓。台灣如果不能看到中國越來越強勁的經濟成長力道,已在世界上日益拔高,將來可能還有更大苦頭吃。事實上,中國的經貿實力正在快速登頂中,從關鍵性的研發來看,2009年大陸研發經費即超越日本,成為僅次美國的研發投入大國,而在1991至2020年的三十年間,大陸的研發經費支出增加了172倍。根據官方數據,嚴峻疫情下,2020年大陸研發經費支出達到歷史高點,為二點四四兆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0.3%,占GDP總值的2.4%。可以預見,為了突破美國科技封鎖,未來大陸必將持續透過購併取得在大陸台廠的技術與人才,同時透過政策優惠,持續鼓勵台灣特定產業赴陸投資或是在陸擴大投資。

另一方面,在深化進口替代、產業自主創新的經濟大戰略下,中國大陸必然透過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區域經貿整合優勢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潛力,增加磁吸台灣企業的動能。台灣官方倡言的「去中國化」與「脫鉤」如何能實現?恐怕連避免越陷越深都做不到。台灣對於貿易風險望「分散控管」而興嘆,已然成為北京眼中的弱點,必要時可以使力敲打。

台灣有的官員以為「中國需要台灣」,而非「台灣需要中國」,事實可能是相互需要,而台灣如果失去大陸依託,損害卻是嚴重而不可承受的。多年來連要求台灣大廠從大陸撤資或停止出口特定項目都辦不到,如何能訴諸台灣民族主義,以「抗中保台」打贏未來台灣部分產業可能面臨的「台海貿易戰」?如何從兩岸之間政治跟經貿相互牽制的交纏中找到解方,才是台灣官民在猛吞鳳梨之時必須想清楚的生存發展大計。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