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經過2020一整個「疫情年度」,跟著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同「抗中保台」,將台灣對抗中國大陸的「信心」跟「決心」吹到吹無可吹之後,迎來對華政策仍保有一定的強硬卻講求務實談判的拜登(Joe Biden)新政府上台。
台灣大肆跟隨川普起舞抗中後的尷尬,只能給拜登一個不失禮的微笑。
或許是嗅到拜登的對華緩和,蔡英文遂於日前調整其「國安鐵三角」,國防部長嚴德發轉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由邱國正(原為國安局長)接任國防部長,陳明通(原陸委會主委)轉任國安局長,由前國安會諮委邱太三接任陸委會主委。
無獨有偶的,上述幾位都是蔡英文「信得過」、「聽命蔡英文」、「意識形態不強烈」的「溫和派」,象徵著蔡英文有意一別過去扈從川普的「對陸強硬路線」,轉為「附和」拜登的緩和路線。邱太三前些日子更對中國大陸喊出「春暖花開」,卻被中國大陸識破蔡政府的一貫手法,直接潑了一桶子冰水。
民進黨也好,蔡政府也罷,或許都會錯意什麼。現在的「兩岸關係」可不是換幾個人事、講幾句好話,就能重新挽回的「變心情人」。
國民黨佔據地方執政優勢
民進黨面對兩岸關係凍結、拜登對華的緩和,若是以為拜登對台釋出各種善意,像是在臨時國家戰略指南點明台灣是「先進的民主政體」並表達支持(原文:We will support Taiwan, a leading democracy, and a critical economic and security partner, in line with longstanding American commitments),是拜登維持對台承諾、對華強硬的例證的話,那真的是大錯特錯。
拜登一手給民進黨糖吃,一手趕忙跟中國大陸牽起來。中美關係,將迎來的是新轉折:務實、協商、雙贏。對於民進黨來講,美方基於自身利益考量,是絕不希望台灣在兩岸搞事。
但不搞事的兩岸,民進黨又會陷入自個兒的台派死胡同:不承認九二共識,那就無解。
無能為力的民進黨,無能為力的兩岸關係,國民黨是不是該「有能為力」了?
事實上,國民黨在地方執政佔據優勢,基於台灣的法規,由台灣各縣市率先發起「兩岸和解」,至少從學術跟文化交流開始,並不是一件不能做的事。實際的講,由台灣各縣市,特別是藍營執政的縣市來發起「兩岸緩和」,這會更有說服力。
原因在於:民進黨政府對於地方,尤其是基層,根本鞭長莫及,接不到地氣、碰不到基層,基層究竟受害於「兩岸凍結」多深,恐怕只有長期關注地方的熱心人士以及地方政府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