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導入尖端科技,攻防型態在傳統2軍攻防外,增添更多精準打擊及自動化元素,「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7日在思沙龍講座介紹現代戰爭可能的「樣貌」,提到在人工智慧導入後,武器、系統大幅自動化,但衍生出的道德爭議也有待克服;如何遠在千里之外,能夠完備整個擊殺鏈?「人還是關鍵。」
施孝瑋提到,現代戰爭最主要是AI人工智慧的導入,包括武器平台、作戰系統大幅自動化,好處是降低人員操作負荷,但開戰前敵軍同樣可能針對我方網路、電訊通訊系統加以中斷或破壞,再發起攻擊,因此這也是未來需要做好準備的部分;戰爭自動化則代表接戰自動化,從偵測敵人,找到其所在位置,再到加以辨識威脅程度、選定接戰模式、行動後的戰果評估,人員都能在車內「按幾個鈕」完成。
施孝瑋以去年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2國間的衝突為例,直指這場戰爭就是未來作戰的型態。後者挾著土耳其和以色列提供的科技優勢,運用無人機將亞美尼亞的傳統火砲、掩體化為烏有。不過無人機威力強大的背後,卻也因此衍生新的道德爭議,從決定啟動到下達擊殺,變成現代戰爭無法迴避的課題。
施孝瑋指出,具高靈活、動輒超過10小時的長滯空特性,無人機從最初用於偵察,確認威脅程度後再選擇應對方式,到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打的反恐戰爭,無人機開始攜帶如地獄火飛彈、雷射導引炸彈等武器,透過人臉辨識判定是否為高價值目標(HVT),如果是即加以擊殺,然而獵殺對象可能在中東,操作無人機的人在美國中西部沙漠,但決策者在華盛頓,所以如何決定打不打、完備整個擊殺鏈,「人還是關鍵。」
施孝瑋:超高音速武器能閃躲飛彈防禦系統
除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扮演要角,超級強國間的超高音速武器競賽也成關注焦點。施孝瑋表示,超高音速武器的研發,美國落後於中俄2國之後,主要原因是始終未能結束的反恐戰爭,「1天軍費就要1億美元」;美國在韓國設置飛彈防禦系統,表面應對北韓,實則是防範中國,在歐洲設置則有對應伊朗和俄羅斯目的,然而超高音速武器預先掌握,滑翔階段就能先「繞開」,這是美國頭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