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不肯做,不怕沒工作:《閱讀,讓希望綻放》選摘(2)

2021-03-12 05:10

? 人氣

受刑人以沙畫繪製的花蓮慈濟精舍。(youtube截圖)

受刑人以沙畫繪製的花蓮慈濟精舍。(youtube截圖)

第一次來到臺北監獄宏德進修學校,這裡也是第二間在監獄設立的靜思閱讀書軒,希望書軒的書籍可以帶給這裡三千七百多人心靈的平靜,靜靜思考生命的方向。當天是送書及書軒啟用儀式,他們的樂隊演出非常具有水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時的臺北監獄典獄長謝琨琦說:「靜思閱讀書軒到宏德補校,充實我們很多書籍,也提供了更好的閱讀環境,對鼓勵同學閱讀,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儘管設置在監獄內,還是能感受到滿滿的靜思人文,除了福慧桌椅,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人文關懷和心靈勵志的好書,等著大家來翻閱。

養成一技之長,肯做不怕沒工作

收容人卓先生說:「這次的書籍裡很多是勵志或與人生方向有關,我有小孩,有些書籍讓我更認識孩子,也更認識自己。」另一位朋友則說,希望在這裡面不是服刑,而是深造;深造就是讀好書、說好話,從裡頭的書找到靜思,生命的方向。

謝典獄長帶著我們走訪收容所。這裡有各種技能的培養,包括烘焙坊與各種手工藝,成品非常細膩精緻,大家都好有才華,簡直是臥虎藏龍。典獄長說,希望他們都能學習一技之長,離開這裡之後「只怕不肯做、不怕沒工作」。

這裡人數多,其實不容易管理。但參觀了一圈,除了看到有條有理的管理,還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典獄長及工作人員都很令人佩服。布置時,除了我們的同事及志工,裡面的弟兄也同心協力,大家一起完成。

希望一本書、一句好話, 滋潤大家的心靈,重新找回人生方向。我跟典獄長說,我們會再回去補書;但我更希望的是,下次再去時,這裡都沒有人了。

足跡‧心路─讀好書,改變習氣

在臺北監獄內的宏德補校球場旁,靜思閱讀書軒提供了收容人閱讀歇腳的地方,有些人從這裡的書本中尋找未來的路,也有沙畫班的收容人來這裡創作,休息時來翻翻書。

有人說:「《行願半世紀》這本書對我很有啟發,我對『教富濟貧跟濟貧教富』這八個字感觸很多,應該是在第六十一頁。我一看到這本書就一直翻,很喜歡那一頁。」

也有人說:「很感謝上人、慈濟成立靜思閱讀書軒,讓我了解慈濟如何運作。四面整齊的書架,直接連到天花板,一走進這裡,就感覺到整個人被書包圍的溫暖。每次當我心煩意亂或者創作遇到瓶頸,都喜歡過來這裡翻《靜思語》。每次翻起書頁,都感到心靈特別平靜。」

在書本圍繞下,書軒除了看書,也是收容人專心創作的好地方。

阿潘在監十幾年了,他是二○一四年進來的。阿潘和沙畫師傅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證嚴上人法相的沙畫,作品逼真,唯妙唯肖,如果不說,會以為是相片。阿潘說:「我想,上人為社會造福那麼多人,那我可以為他做些什麼?這才想到創作上人的法相。」當時的典獄長謝琨琦非常支持與鼓勵,讓他們用很虔誠的心來創作。

創作沙畫的過程,也觸動阿潘心底對遙遠家鄉親人的思念。阿潘說,他做沙畫那麼久、那麼多張,創作上人這幅沙畫的時候,心裡很平靜,上人慈祥的神韻讓他想起故鄉的媽媽。他在這裡關了十幾年,媽媽還是不辭辛勞,遠從馬來西亞過來探望。

除了上人的法相, 他們還創作了「花蓮靜思精舍」,每次將色彩繽紛的沙撒下時,都要非常細心專注,只要一個閃神就可能前功盡棄。每一幅沙畫從開始到完成,每個步驟都要格外謹慎。漫長而沉靜的創作過程,也是對收容人心智的最好修練。

他們在靜思閱讀書軒靜思,更用虔誠的心創作出兩幅畫,並小心翼翼將畫包裝保護好,由典獄長在二○一九年的全球慈濟日、也是上人生日那天,親自帶到花蓮靜思精舍,送給上人。

*作者為菲律賓華僑第三代,現任全球靜思書軒總營運長。本文選自作者新著《閱讀,讓希望綻放:靜思閱讀書軒足跡》(發光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