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鳳梨風波看見民粹幽靈

2021-03-15 06:30

? 人氣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召開「買鳳梨,挺農民」記者會。(顏麟宇攝)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召開「買鳳梨,挺農民」記者會。(顏麟宇攝)

農業交流向來是兩岸關係的重要指標之一。近日中國官方以生物安全為由,暫緩進口台灣鳳梨,師出有名唯時機敏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該事件經府院黨全力動員把吃鳳梨與挺台灣、愛台灣,不能被中國大陸欺侮連結,再次成功激起國人的反中情緒,短時間內國內鳳梨訂購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出口到中國的四萬多公噸,讓蔡政府官員可以反嗆不買是中國大陸的損失,台灣不懼中國的經濟制裁,台灣是壓不扁的玫瑰,抗中已成為民進黨的提款機。

藉著民氣可用,蔡政府可以再大聲嗆中國大陸,自己農民自己照顧,台灣生產的優質農產品,要賣到全世界自由國家,不賣給不自由的中國大陸,相信在網路上會贏得巨大的按讚聲,透過「精神勝利法」再度彰顯「我英威武」。

在執政者眼裡,中國大陸儘管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農產進口國,也是台灣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卻處處打壓台灣,處心積慮要「併吞」台灣,無論ECFA片面讓利或推出種種惠台措施都是統戰,包藏禍心,而讓台灣的經濟(包括農產品)高度依賴中國,則是國民黨執政留下的遺毒。

所幸老天憐憫台灣,讓台灣出了一位媲美看魚兒上游立大志的「農業偉人」,農業、漁業、藻礁、環保、綠電等等無所不通,有如神功護體,可以力挽狂瀾。

透過聯合世界自由民主國家組成自由貿易聯盟(如過去的反共愛國聯盟?),擺脫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破解中國對台灣業者養套殺的陰謀,讓反中更有底氣,也可以讓農民賺到更多的錢,若能美夢成真,該偉人生平事蹟當可寫入教科書,名留青史。

可蔡總統執政五年多,真相是國內農產品產銷失衡幾乎年年發生,讓農民提心吊膽,蔡政府除了補貼、保價收購、去化、耕鋤、休耕等治標性措施外,並未提出治本的方法(如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技術全面升級,建立台灣優質農產品品牌,農業資源重新分配等);台灣主要糧食除稻米可自給自足外,玉米、大豆、小麥等雜糧有9成4從國外進口,每年進口總量約800萬公噸,其中451萬噸為玉米、黃豆為260萬公噸(9成為基因改造黃豆)、小麥則有144萬公噸,政府雖鼓勵稻田轉作(推「大糧倉計畫」),但因氣候、技術、成本價格、補助等因素影響,效果有限。

隨著國人飲食西化民眾偏好麵食,米食消費量銳減,加以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糧食不安全、缺糧陰影如影隨形。

蔡政府曾宣示3年內將讓台灣專業農家的年所得超過180萬元的承諾跳票,多數農民沒過上好日子;蔡政府以改革名義,修法直接將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會長由政府派任,農業用水並未改善,一遇缺水還是優先停掉農業用水;罔顧國人健康無條件開放含萊劑美豬進口;蔡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想轉移對中國市場高度依賴,還花大錢成立農業外銷國家隊,做足宣傳,要把台灣農產品推向中國以外市場,卻因昧於現實(東協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關係緊密,東南亞為熱帶蔬果主要產區),執行不力(2020年台灣水果出口到新南向國家的數量僅2533公噸),卻大玩統計遊戲(數字會說話,但不一定是真話),新南向最終淪為大內宣口號。

沒了中心思想,昔日的改革派已成今日的被改革者,蔡政府奉行「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說起謊來臉不紅氣不喘,藉以遮掩治國「無能」。清末義和團成為歷史笑柄,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老百姓還要繼續傻當「白蓮教」的信徒嗎?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