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導,中國希望撤銷的措施包括:限制美國向中國企業的銷售,如其電信公司華為和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對共產黨員、中國學生和國家媒體記者的簽證限制;以及關閉中國駐休士頓領事館的決定。北京也採取了類似的報復措施,對美國企業和個人進行了類似的處罰。知情人士表示,如果這些限制被取消或放鬆,中國將考慮取消自己的反制措施。
楊潔篪和王毅還計劃提出一個新的交流模式,在兩個大國之間建立經常性的年度會議,以解決經濟、貿易、安全和其他領域的分歧。以往所謂的戰略對話形式是在小布希政府時期建立的,並一直延續到歐巴馬時期,布林肯先生和蘇利文先生在歐巴馬執政時期都是高級外交政策官員。
然而,川普上任後廢除了這一機制,因為他的顧問說,中國利用這一機制將美國人捆綁在無止境的討論中。拜登政府至今沒有表現出是否有意願重新建立會談。
此外,報導稱,中國官員還計劃提議雙方重新建立定期的高級別會議,並安排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拜登先生在4月22日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期間舉行一次虛擬峰會。目前雙方都表示願意共同應對全球變暖和其他與氣候相關的問題,不過美國警惕中國會試圖利用氣候問題讓美國在其他領域做出妥協。
白宮則拒絕對這種會議的前景發表評論。
消息人士還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中國計劃提議兩國建立一個「疫苗護照」,以驗證免疫證明。中國官員希望這可以幫助促進兩國之間的旅行。中國也希望藉此幫助他們的國產疫苗得到美國認可。
《華爾街日報》也預測,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預計不會在中方的議程上佔據重要地位,盡管外交部長王毅今年2月在一次演講中,呼籲美國取消與貿易相關的懲罰措施。
兩國大國談得攏嗎?
另外一方面,媒體也注意到,美中雙方對這次會面的定位所有差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將這次會談稱為「高層戰略對話」,北京一位熟悉會談規劃的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希望這些會談有助於為恢復接觸建立一個大框架,而不是解決具體問題。
崔天凱也提到,他希望會談可以「成為一個開端」,讓雙方能夠開啟「一個坦誠、建設性、理性對話和溝通的過程」。
但拜登的官員已經明確表示,阿拉斯加會談並不是恢復中美定期對話,因為在前幾屆政府下,雙方定期對話幾乎沒有解決華盛頓與北京的關切。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也說:「我們預計,對話中有部分內容可能會很困難。」
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淡化了中美雙方將透過阿拉斯加會議達成任何協議的預期。這名官員向《華爾街日報》表示,阿拉斯加會晤極可能是一次性會議,並不意味雙方「特定對話機制的恢復或對話進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