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原住民族狹窄的政治路

2017-11-08 06:00

? 人氣

作者指出,從既有的紀錄到現在的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鮮少有原住民籍的縣市首長,原住民族政治人物只能在原民會主委、立委中來來去去。(資料照,郭晉瑋攝)

作者指出,從既有的紀錄到現在的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鮮少有原住民籍的縣市首長,原住民族政治人物只能在原民會主委、立委中來來去去。(資料照,郭晉瑋攝)

睽違20多年之後,再次有原住民族中央民意代表表態參與地方縣市長選舉,關乎原住民族國人角逐縣市首長這個議題,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話題。從1950年代開始,地方選舉開始推動改選,迄今已經運轉快70年,從既有的紀錄到現在的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鮮少有原住民籍的縣市首長。坐落台灣後山的花東雙縣,被視為台灣原住民族的聚集地,長年下來,來來去去的縣長20餘位,也只有1位也是首位在1993年自省議會轉戰成功的前台東縣長陳建年(註1),至此之後再無第2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上述所說,花東雙縣是原住民族人口數最多的地區,但必須釐清的是以縣市框架下的人口架構,原住民族人數確實還是縣市內少數一群。在台灣,沒有政黨資源的情境下,以無黨籍參與選舉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所以在台灣各級選舉的過程中,政黨支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原住民族來說更是需要黨資源!從歷次的原住民族立法委員選舉中,就能夠了解。加上,締造出首位原住民族縣長紀錄的陳建年縣長,在1993年也是從國民黨初選脫穎而出。

政黨支持作為原住民族選舉的要件,但這幾年,不管是執政還是在野黨,對於原住民族政治人物的培育,其實蠻讓人疑惑的。原住民族政治人物只能在原民會主委、不分區立委、平地/山地立委中來來去去,沒有別的培育安排!以國民黨而言,長期南綠北藍的政治板塊,坐擁兩席山地原住民族立法委員,一位來自南投縣的孔文吉,另一位出身屏東縣的簡東明。自1997年後,國民黨在屏東縣淪為在野黨,然每每於縣長選舉的選舉大將永遠都是曾永權(1997年參與縣長選舉,時任立法委員)、王進士(2001年、2004年參與縣長選舉,時任立法委員)、周典論(2009年選舉,時任縣議會議長)或者無人參戰臨時徵召政務官,卻忘了思索出身屏東縣的山地原住民族立法委員簡東明。先不論政治人物的參選意願程度,以2014年選舉的專題新聞中,針對屏東縣藍營候選人的新聞,對這位南部少數的藍營立委是隻字未提,顯然不備受重視,凸顯政黨對原住民族人才培育缺乏有效的規劃與安排。

國民黨立委孔文吉出席「蔡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一週年─原住民族權利回復檢視」記者會。(陳明仁攝)
來自南投縣的國民黨原住民立委孔文吉。(資料照,陳明仁攝)

原住民族政治人物難道只能待在立法院擔任「立法委員」嗎?抑或是原住民族在內閣名單裡永遠只能擔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師大汪明輝教授於2015年發表短文說明原住民族並非沒有人才,文中舉出學術界各領域的原民菁英,然執政者者卻不能夠適才所用。原住民族中央民意代表參選地方縣市長的議題,也許只是新的開端,但逢2018年的縣市長改選,讓我依舊期待著下一位原住民籍縣市長。

20161011-立法院.立委簡東明(陳明仁攝)
出身屏東縣的原住民立委簡東明。(資料照,陳明仁攝)

註1:卑南族人,出生於台灣台東縣,為首位台灣原住民出身的縣市首長。

*作者為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