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的有效溝通
擔任模型人員、也就是中間溝通橋樑的馬可.勒弗朗(Marco Revelant),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的原因是,他不僅具備設計眼光,同時了解技術需求,他也比多數人更懂得如何整合兩端。
勒弗朗發現模型師與程式開發人員互動時出了問題。模型師過於堅持要求程式開發人員修改,表面上看似讓工作變得更輕鬆簡單,實際上卻是耗費了更多的處理效能。「許多使用者會告訴程式開發人員:『我希望能夠移動這張簡報,然後做這個。』但這並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他們只提出解決方法,卻沒有讓問題抽象化,讓人無法理解全貌。」
當時,維達數位的團隊正嘗試將動物羽毛數位化,但程式開發人員不懂得理毛,必須有人告訴他們軟體應該怎麼重現理毛過程;而擅長理毛的人通常很難運用程式開發人員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們該怎麼呈現。
勒弗朗可以說電影人與設計師的語言,也讀得懂關於新建模技巧的技術性論文。他並不是真的在看程式碼,但是他理解彈性桿動力學在頭髮上產生的作用。雖然他自己不知道如何執行,但是他理解背後的邏輯。許多設計師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連結不同專業的「膠水人」
電影製作的高度複雜性,為勒弗朗的這樣的工作者創造了難得的機會,這些人可以與兩種不同專業的工作者溝通。當一部電影需要愈多人參與、牽涉更多技術能力,就愈需要勒弗朗的能力,確保設計師和技術人員之間的聯繫和互動是有效的。維達數位資訊長凱西.格魯札斯(Kathy Gruzas)將這些人稱為「膠水人」(glue people)。
「我認為,要完成規模如此龐大且複雜的作品,唯一的方法就是運用大量人力,花費大量時間溝通、討論,然後把事情做對,」格魯札斯對我說。「這些人必須能夠流利地說出藝術和技術語言,為這兩群工作者轉譯對方的說法,讓所有工作運作順暢,清楚說明需要的視覺效果,並監督品質。」要在維達數位成功,不僅要具備技術,還必須運用這項能力,讓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作者為《紐約時報》資深財經記者。曾任《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同時是《泰晤士報》「The Upshot」網站的共同創辦人。他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煉金術士》的作者,該書獲選為《麥肯錫-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書籍獎。他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MBA學位,並獲得該校奈特-巴傑特獎學金(Knight-Bagehot Fellowship)。目前住在華盛頓。本文選自《如何在贏者全拿的職場中生存》(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