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1月7日──列寧發動十月革命 建立全球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

2018-11-07 07:00

? 人氣

今年適逢俄羅斯「十月革命」一百週年紀念日,大量珍貴黑白照釋出,讓世人得以窺見當時的革命氛圍。(AP)
士兵高舉寫著「共產主義」的布條上街示威(AP)

臨時政府靠布爾什維克阻止政變

1917年7月,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宣布攻擊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軍隊,但以慘敗收場,此舉再度引發反戰示威,布爾什維克也加入士兵與工人的示威,最後演變成騷亂,臨時政府派軍鎮壓,造成400多人傷亡,這起事件被稱為「七月危機」(July crisis),而臨時政府組成第2次聯合內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另外,臨時政府陸軍總司令科爾尼洛夫(Lavr Kornilov)同年8月發動政變,史稱「科爾尼洛夫事件」(Kornilov affair),臨時政府在布爾什維克的幫助下,成功反制政變,但臨時政府的統治能力也進一步被削弱,布爾什維克的勢力不斷壯大,臨時政府組成第3次聯合內閣。

今年適逢俄羅斯「十月革命」一百週年紀念日,大量珍貴黑白照釋出,讓世人得以窺見當時的革命氛圍。(AP)
屬於布爾什維克的赤衛軍(AP)

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

隨著俄羅斯中央與地方許多蘇維埃倒向布爾什維克陣營,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在1917年10月23日表決,認定「武裝起義無可避免,而且時機已經成熟」;同年11月7日,布爾什維克在當時的俄羅斯首都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起義,加上親布爾什維克的海軍艦艇駛入彼得格勒港口,並響應起義,臨時政府毫無反抗能力,而列寧同時發布《告俄國公民書》,宣布臨時政府被推翻。

1917年11月8日,屬於布爾什維克的「赤衛軍」(Red Guards),在大批軍人投降倒戈的情況下,輕鬆攻入臨時政府所在的冬宮(Winter Palace),臨時政府內閣投降;接管政權的布爾什維克自稱是農工的代表,並宣布在同年11月12至15日舉行立憲會議選舉,結果主政的布爾什維克卻只得到1/4不到的席次,而新成立的立憲會議在1918年1月召開大會,反對通過布爾什維克廢除土地私有制、礦藏及工廠收歸國有的提案,立憲會議因此被布爾什維克以反革命名義廢除。

俄羅斯十月革命100周年:位在聖彼得堡的列寧銅像(AP)
俄羅斯十月革命:位在聖彼得堡的列寧銅像(AP)

反革命名義打壓反對派 列寧成為蘇聯首位領導人

布爾什維克的做法引發俄羅斯民眾反彈,而列寧也信守為俄羅斯「帶來和平」的承諾,宣布退出一戰,並與德意志帝國為主的同盟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其中多處領土割讓及歸還給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此舉加深俄羅斯民怨,俄羅斯隨後陷入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紅軍」與反對派「白軍」交火的內戰狀態。

1922年,紅軍擊敗白軍,布爾什維克主導成立蘇聯(USSR),已在1918年更名為「俄羅斯共產黨」(俄共)的布爾什維克,於1925年改名為「全聯盟共產黨」(聯共),之後在1952年再換成「蘇聯共產黨」(蘇共);而列寧是蘇聯首位國家領導人,之後在1921年下半年病重,1924年1月病逝;他所領導的十月革命代表世上第1個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也對全球共產主義散布帶來深遠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