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場合,後發言者往往會視對方的發言內容而有不同備案,從楊潔篪的談話可以發現,他的開場白可分為兩大段,第一大段也是兩分多鐘的時間,談的是大陸取得的成就,算是四平八穩的外交辭令,第二大段則是對美國指控的反擊。第二大段本可不講,但布林肯有了那番指控,反倒給了楊潔篪機會與藉口反擊,這是美國自大之下的疏忽。
楊潔篪的反擊,招招狠辣,前所未見。其實,美中之間已經累積了四年多的矛盾,這些矛盾日益深化,但拜登政府似乎沒有打算停止川普時期的對中政策,反而還想拉幫結派,加深打壓與圍堵的力道。對中國來說,已經忍受了四年多,舊恨再加上新仇,齊上心頭,不僅忍無可忍,而且沒有必要再忍。這一次雙方的表演,反映了美國的自大,也反映了中國應對美國的思維已有轉變,中美關係確定進入了新常態。
口頭強硬不足以拉幫結派
第三,拜登抗中的新法寶是結盟,以形成四方圍堵的壓力。因此美國要對中方擺出強硬姿態,才能取信於盟友。美韓之所以在聯合聲明中未提中國,就在於韓國既有朝鮮的威脅,又離中國最近,而且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密切,因此不願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美國要拉幫結派,本身就必須在中國面前表現強硬,才能吸引更多國家加入反中聯盟。布林肯的開場白,就是要告訴盟友,你們放心,我們就是如此面對中國。
然而,美國應該了解,要拉幫結派,對中國表現強硬或許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有兩個因素:
(一)以今天中美實力差距的縮小,美國拉幫結派的效能有多高,中國會因此而無法崛起嗎?
(二)加入美國與得罪中國,這筆帳是否划算,每個國家自有算盤。中國不是過去的蘇聯,美國也不是單極時代的美國,而美國卻還想表現得像牛仔一樣,反而讓人感覺有壯膽的意味。
中國當然了解美國的用意,因此直接回擊美國,也是在向其它國家傳遞訊息,中國無懼於美國,任何想加入美國來對抗中國的國家,也會付出相當的代價。這一場對話之後,日本恐怕已經後悔和美國發表那樣的聯合聲明,而韓國則慶幸自己沒有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在亞太地區,日本只有一個,但更多國家可能更像韓國一樣不願選邊站。
美國對中國的指控,不論是人權問題、網路攻擊、經濟施壓,美國自己都是個中老手。就以經濟制裁來說,美國恐怕是二戰之後使用最多的國家。美國對中國的指控,看在許多國家眼中,不僅沒有說服力,而且是很熟悉的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充滿了偽君子的風格。這樣的美國,想要與他國結盟,如果彼此沒有具體的、實在的利益交集,最後只能落得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