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美國聯準會 3 / 19(五)宣布補充槓桿比率(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 SLR)放寬規範將如期在 3 / 31(三)到期,這會是疫情後,Fed 寬鬆貨幣政策態度轉向的轉捩點嗎?我們用本篇文章一次解答市場關心的五大問題!
台灣時間 3 / 19(五)聯準會宣布補充槓桿比率(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 SLR)放寬規範不會延長,將如期在 3 / 31(三)到期。原先我們認為在今年財政部持續發債下,聯準會適時延長SLR 將有助緩解債券供給過多的疑慮,而此次聯準會卻意外宣布不延長,但同時表示會聽取公眾意見,討論 SLR 如何有效地在充裕存準環境下實施,我們重新思考可能造成的影響,並更新重點如下:
一、聯準會確定不延長 SLR 放寬規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SLR 規範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為了進一步監控美國大型銀行資產曝險程度、資本充足程度的指標。根據 2013 ~ 2014 年期間,聯準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通貨監理局(The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OCC)公布的巴塞爾協定 III 實施規範,要求資產規模 2500 億美元以上或是表內海外曝險部位大於 100 億美元的銀行,將所有資產加總成為分母,並將 Tier 1 資本(Ex. 普通股、累積盈餘)當作分子,至少要大於 3% 以上,確保銀行有足夠的資本以及槓桿比率的可控。
而美國 8 家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G-SIBs)更被要求符合新增強化補充槓桿比率(Enhanced 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 eSLR),簡單說,即是依照每個會計年度盈餘留存資本比例,來決定需要符合的 eSLR 規範(詳見下圖)。
去年 3 月在肺炎疫情以及美債流動性危機下,聯準會暫時放寬 SLR 規定至今年 3 / 31(三),將美債、銀行存準金從分母中移除,讓分母變小,這能讓銀行的 SLR 比率變高,也讓美國大型銀行有能力與聯準會一同增持美債,吸納美國政府為了支持經濟,實施的巨額財政政策,當然也增加了銀行持有超額存款準備金的意願以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