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想拚半導體產業,還得看美國臉色?

2021-03-25 11:50

? 人氣

沈副總認為,美國還是需要制衡中國,但拜登政府未將中國如川普時代標籤為「敵手」,代表著中美關係還是會比較緩和,會在符合美國利益為前提與中國合作。(美聯社)

沈副總認為,美國還是需要制衡中國,但拜登政府未將中國如川普時代標籤為「敵手」,代表著中美關係還是會比較緩和,會在符合美國利益為前提與中國合作。(美聯社)

你應該知道的是:拜登上任以來,看似與中國逐步恢復關係,但日前在阿拉斯加雙方不歡而散的會晤,顯示中美角力遠遠還未停止。

中美貿易戰隨著拜登上台後顯得撲朔迷離,到底被外界認為對中國應該會比川普友善的拜登,會不會扭轉中美之間的關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新消息是,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多家中國企業發出傳票,這些企業多是提供資訊與通訊技術服務(ICT),美國要查是否涉及國家安全風險。

然而在這項大動作消息之前,美國才對於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解禁,願意讓荷蘭半導體設備商ASML可以核准賣設備給中芯,這件事情曾引發台灣半導體產業擔憂,是不是接下來中芯可以突破重圍,終於不再有美國禁令限制,然而也會壓縮到台灣半導體廠,特別是二線晶圓代工廠在這段時間的轉單效應。

上週在廣播節目《科技領航家》訪問復華投信大中華研究部主管徐百毅副總,他的分析很有意思,長期深入研究中美關係與中國市場,同時也是台灣最大規模中國市場基金操盤手的他,認為美國這一次會突然對中芯解禁,除了一方面是因應晶圓產能吃緊,有限度開放給中芯成熟製程,可以緩解晶片荒的現象,也可以緩解來自半導體設備商的壓力,無論如何,都是對美國有利的。

其實觀察下來,拜登是兩手策略,一邊給中國一點甜頭,一邊還是防守很緊,不過如果觀察拜登給的甜頭,其實也不難發現,還是以「不會威脅到美國為原則」,例如開放中芯可以買的設備,只限於14奈米以上成熟製程,也因此對於發展先進製程最為關鍵的EUV機台,中芯仍然是不能買的,只能買成熟製程、比較舊的曝光機(或中國說是光刻機)。換句話說,中芯想要發展10奈米以下還是阻礙重重。

事實上,半導體產業現在具有高度戰略意義,在5G和AI時代,不僅一切都需要晶片,而且現在正夯,被認為等同於下世代「手機」地位的電動車,也需要大量晶片,更不用說連軍事武器內也需要搭載晶片,在這些領域想要強大,得要晶片夠強,半導體是決勝重要關鍵,這也是為何外界戲稱台積電現在是全世界的「軍火商」。

也因此,沈副總認為,美國還是需要制衡中國,但拜登政府未將中國如川普時代標籤為「敵手」,代表著中美關係還是會比較緩和,會在符合美國利益為前提與中國合作。而對於台灣來說,目前仍具有技術上優勢,短期內還不需要太擔憂來自中國的威脅,畢竟半導體產業並非有錢就能當王,還得有人才與技術,外加美國仍守著中國,都是台灣的機會。

換句話說,中國雖然積極喊話要十四五計畫衝半導體產業,但這一塊仍困難重重,沈副總觀察,中國在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在互聯網和AI領域,也誕生了許多能與美國匹敵的大企業,例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而中國也知道AI再發展需要厲害的晶片運算,半導體是決勝點,所以才會積極衝刺,但目前觀察,如果要投資中國市場,互聯網和AI仍是短期內比較具有投資價值的。

此外,在全球角逐的電動車產業上,也不能忽視中國的力量,目前看起來雖然是特斯拉拔得頭籌,福斯緊追在後,中國看起來只有小米傳出可能推出電動車但也沒有影子,不過中國掌握電動車關鍵原料,成為未來可以左右這個市場的重要籌碼,也非常值得關注。

總結來說,中國在未來最重要的科技趨勢上,具有掌握電動車原料,以及互聯網與AI技術發展優勢,能不能在半導體產業突破,讓原本的優勢更有爆發性成長的基礎點,將會是為未來觀察重點,也會是影響中美科技角逐的決勝關鍵。


作者為前非凡電視台主播,30歲前幸運訪問上百位全球頂尖財經科技領袖專家,是位財經科技趨勢觀察者、熱愛投資理財的雙寶媽,著有《全球頂尖領袖親授的17堂課/遠流出版》,現為IC之音竹科廣播《創意領航家》節目主持人與國際財經科技論壇雙語主持人。

本文授權自《朱楚文_主播的採訪筆記》,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