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記者兼作家沃利斯(Andrew Wallis)對卡達「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表示,該報告具有「爆炸性」:「對我來說,引人注目的是,他們說法國情報部門知道是胡圖族極端分子擊落了哈比亞利馬納總統的飛機,這被認為是引起盧安達種族滅絕的原因。先前法國法官的報告否認這一點,並將責任歸咎於盧安達總統卡加梅(Paul Kagame)的盧安達愛國陣線,而27年來,這種錯誤的資訊已經向許多人宣傳。這就在他們的檔案,而他們知道這其實並不正確。」
法國與盧安達的未來關係
馬克宏發表聲明表示,該報告「在理解與描述法國涉及盧安達大屠殺一事獲得重要進展」。該報告可能將對法國與盧安達的未來關係產生重大影響,馬克宏表示希望在今年訪問盧安達。
馬克宏辦公室的官員表示,這項調查不僅涉及改善法國與盧安達的關係,也涉及法國與整個非洲大陸的關係,因為其他非洲國家也質疑法國當時的行動。
盧安達大屠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盧安達由比利時託管,比利時政府選擇圖西族做為統治階級,人數較多的胡圖族卻受人宰割。這兩個種族的語言、體格和文化差別不大,主要是社會階級不同(圖西族是牛主、胡圖族是牧牛人),比利時的決定則進一步加深了兩族的分裂與衝突。不過比利時人在1962年離開時,卻將政權交給胡圖族,盧安達在同一年宣布獨立。
積怨已久的胡圖族掌權後開始屠殺圖西族,大量圖西族人流亡至鄰國,這些圖西族人組成「盧安達愛國陣線」,1990年開始對胡圖族政權發動攻擊,直到1993年雙方簽署和平協議。此外,盧安達政府始終未妥善處理民族對立的問題,不僅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國營媒體甚至把圖西族視為國家的敵人,引起圖西族的恐懼和仇恨。
1994年4月6日,1架載有哈比亞利馬納及蒲隆地總統恩塔里亞米拉(Cyprien Ntarymira)的飛機意外遭到擊毀,機上人員全數罹難。盧安達的胡圖族極端分子指控這場空難是盧安達愛國陣線所為,並在全國廣播中喊出「砍倒高樹」的口號,「高樹」指的是從前比利時統治下的圖西族菁英,當時許多胡圖族紛紛拿起武器,砍殺鄰居、朋友、同事,甚至是妻子。這場大屠殺歷經100個晝夜,約有80萬人命喪黃泉,直到盧安達愛國陣線與烏干達的軍隊在7月攻入盧安達首都吉佳利(Kigali),擊敗胡圖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