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中國湖南,目前定居台灣的「民間記者」和網絡日誌作者佐拉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當局利用輿論工具,操控了這一波抵制風波。
他說:「中國這些年,從習近平上台以來,他們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情緒一直在被政府有意的放大,或者放縱,所以導致了民間的其它理性的聲音沒辦法出來。這種抵制是由政府主導、引導的一種抵制的聲音,並不是民眾自發的。」
佐拉認為,中國民眾,包括明星藝人在內,都必須要擁護國家、政府和共產黨,所以政府怎麼說,他們都會支持。他們不會考慮新疆的棉花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新疆的社會環境如何。但是,國際社會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很重要,消費者不應該購買使用強迫勞動生產出來的新疆棉花和產品。
民眾是真抵制,還是假抵制?
中國青島的一位李姓市民對美國之音說,「這些事情和老百姓無關」。
中國廣西桂林的觀察人士王德邦表示,互聯網打開了中國民眾的視野,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老百姓的看法,不再是像過去那樣,「唯政府所言所信」。他說,這種在大城市發生的抵制現象,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麻木的,與己無關。
他說;「我甚至覺得,這種現象可能更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當下普通民眾的心態。所以,所謂的抵制,民族主義的狂熱,很顯然背後有一些勢力的操控,推波助瀾,來渲染洩憤,故意誇大,通過網絡來宣揚這種民族主義。」
王德邦說,中國過往的歷史曾多次上演這種鬧劇,如當年一些民眾砸日本車。他說,這些事件的背後,不是表現民族主義的情緒,而是權力借民族主義的操控。
據江蘇的觀察人士昝愛宗介紹,在抵制H&M風波仍在發酵之際,最近一些國外品牌,如耐克的運動鞋,因為降價促銷,引發了消費者蜂擁而至的搶購。
昝愛宗對美國之音說:「這就說明,到底是真抵制,還是假抵制。輿論讓人們抵制,或者當局說讓人抵制,老百姓就會抵制了,我認為,老百姓還是比較理性的。」
他說,中國老百姓對抵制風波的冷漠,還表現在老百姓的自我意識的加強,因為「錢是自己賺的錢,憑什麼要受政府、輿論的影響呢?」他說,國貨與外國品牌相比,質量差顯而易見,消費者有分辨的能力,很多中國消費者特別喜歡蘋果手機,就是說明了問題。
王德邦說,民眾對抵制的冷漠也是向社會在宣示,民眾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跟著權力的棒子來揮舞的時代了」,當局想通過鼓動民眾來達到他們的目的,也不會那麼容易得逞。
當局操縱抵制終將煙消雲散
觀察人士指出,就像當年抵制日貨一樣,這一波抵制H&M的所謂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風波,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