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我把一生奉獻給農會:《5596倍的奮鬥》選摘(2)

2017-11-18 05:10

? 人氣

林金泗(左)在臺中縣長陳孟鈴(中)監交下,從林汝文(右)手中接下總幹事職務。(有鹿文化提供)

林金泗(左)在臺中縣長陳孟鈴(中)監交下,從林汝文(右)手中接下總幹事職務。(有鹿文化提供)

隨著臺灣的政治安定,民國四十年到五十年代是農業發展的輝煌時期,政府連續推動土地改革,從「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到「耕者有其田」,民國四十二年實施臺灣經濟建設第一期計畫(民國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農林部門據以配合擬定臺灣農業建設四年計畫,糧食生產充足,並且推廣特用作物如洋菇、蘆筍等,加工外銷賺取外匯。此時大里主要農作物以稻米、菸草、甘蔗為主,耕作面積最高達二○八八公頃。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農民開始朝向精緻化農業邁進,利用休耕期間再種植芥菜,並醃製成鹹菜供應全臺,使得大里有「鹹菜王國」的美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民國四十二年,農政單位積極推廣種植菇類,大里由於氣候適宜,農民在二期稻作後,即以堆肥輔助培養洋菇菌種,至冬末即可收成。當時大里處處可見六、七十坪大的菇寮,種植洋菇成為農家最重要的副業之一。大里竹子坑山區一帶則盛產水果,早期生產有香蕉、鳳梨、龍眼、荔枝,其中龍眼栽植面積達六十公頃;荔枝種植面積有一○○公頃,並設有一處集貨場,以便農民交易並辦理共同運銷,提高果農收益。

大里農會在民國四十年代,農會員工努力推動業務,在穩定中逐漸發展,加上社會安定,農民們收入增加,為便利農民增加營業據點,在民國四十四年奉准在草湖成立草湖辦事處,是本會第一分支單位,辦理信用業務及倉儲業務。民國四十六農會存款更一舉突破五佰萬,合作金庫特別致贈紀念金盤道賀,為當時一大盛事。

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七日晚上,連夜傾盆大雨,一日間降雨量超過六六○毫米,造成臺灣中南部嚴重水災,淹沒良田、沖毀房屋,失蹤、死亡災民達數千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者有數萬人;財物流失更無法計數,災情慘重。隔年四十九年八月一日水患再度重演,大里鄉受水患蹂躪,三百多公頃良田付諸荒蕪,農民生活艱苦,農會資金短拙,無可供貸放復耕之資金,農會經營極度困難,以致虧損數十萬元。不過,當年度仍照計畫,增設健民辦事處,為本會第二分支單位,服務竹子坑區域的農民、鄉親。

年輕的林金泗身處於臺灣經濟起飛時期,民國四十到五十年是臺灣農業快速成長年代,當時對外輸出主要以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其中以米及糖為最大宗。但林金泗年輕時的求職之路,走得並不像臺灣經濟成長那麼順利,反而比較像大里這塊土地曾經繁榮到落寞,甚至受八七、八一水災之苦,幾經波折。民國五十年需要一份安定工作的林金泗進入農會上班,從單工(臨時員工)做起,當時的臨時人員算日薪(一天二十元,假日沒有薪水),待遇比不上正職以月薪計算。盡忠職守的林金泗極力爭取能升為正式員工,無奈未能如願,而臨時員工的薪水又不足於養家活口,無奈之下只好黯然離開農會,另求發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