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運用幾何速率法則,假定軌道是蛋形軌道,計算火星的整體軌道,但經歷約40次失敗,1605年初,他最終偶然想到「橢圓形」這個概念,並發現橢圓形軌道適用於火星的數據,他立即推斷出所有行星都以太陽為中心按照橢圓形運動,這是克卜勒關於行星運動的第一定律。然而,1605年年底,他完成了《新天文學》(Astronomia nova)的手稿,但是因為使用第谷天文台的數據引起法律爭議,這部著作直到1609年才發表。
克卜勒深信「幾何事物向造物主提供裝飾整個世界的模型」。1619年,他發表《世界的和諧》(Harmonices Mundi),嘗試用音樂解釋自然世界的比例,特別是天文學與占星學,而世界和諧的中心是「天體音樂」。克卜勒也在這部作品清楚說明「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的三次方成正比」,這是關於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
克卜勒的晚年顛沛流離,從布拉格皇宮、奧地利林茲(Linz)、德國烏爾姆(Ulm)等地,最後到了德國的雷根斯堡(Regensburg),不久後克卜勒就病了。1630年11月15日,他逝於雷根斯堡,享年58歲,他葬在該地,他生前就寫好的墓志銘流傳至今:「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靈魂來自上天,凡俗肉體歸於此地。」(Mensus eram coelos, nunc terrae metior umbras:Mens coelestis erat, corporis umbra ia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