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審查標準落在一部部台灣電影上,各種離奇就發生了。例如台灣規模最大台語影業「玉峯公司」之創業作《阿三哥出馬》、描述主角張三競選「和平市」議員之歡樂喜劇,因為「和平」兩字與中國共產黨宣稱「和平解放台灣」口號碰上,片中出現的「和平」字眼一律遭刪除、「和平市」也被迫改名為「延平市」。電影《不敢跟你講》描寫女教師協助單親家庭貧窮男童,本為溫馨動人電影,卻被要求刪除孩子打架鏡頭、貧窮人去醫院賣血、所有「蓬頭垢面」特寫鏡頭,審查委員稱「容易使海外對我國產生不良印象」、「易引起海外人士對國內經濟建設及人民生活產生錯誤印象」;呈現台灣社會邊緣家庭窮苦樣貌之《燒肉粽》也因為這些原因遭禁止出口,直到1985年萬仁導演《超級市民》,電影也依然因為呈現底層百態而被刁難。
就連恐怖片都不能「太過恐怖」,例如以台灣鄉野傳說為背景之電影《林投姐》、拍攝本省癡情女遭外省負心漢欺騙後自殺化為厲鬼報復,就因涉及「提倡迷信邪說」遭修剪;西洋經典恐怖片《大法師》也被剪得七零八落,審查委員要求「面上血漬特寫」、「頭臉扭向背」、「口噴吐大量綠漿」、「眼球全部反白特寫」全都必須刪除。
儘管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力推「去日本化」、拍攝抗日故事應無不妥,但據特展資料,1956年開拍、以霧社事件為藍本之《青山碧血》,不僅被中日文化經濟協會關切「希望內容及台詞儘量減少刺激性,以免影響民族情感而有礙於兩國邦交」,還被教育部影輔會發函:「經核該劇劇本內容與當前國策不無抵觸之處,以暫勿攝製為宜。」後來是導演在片頭強調戰前日本軍閥與戰後日本友邦不同、強調本片「表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暴精神,以歷史教訓警告當年奴役人類之極權共黨」才能在複審通關。
「奧斯卡譴責過中共屠殺八千萬大陸同胞的滔天罪行嗎?」愛國反共成唯一指標 台語片打壓、得獎電影遭檢舉、國語「政宣片」滿天飛
台灣電影不只在觸犯《電影片檢查標準規則》時會被限制,台語片本身也受到打壓。當1960年代全世界電影多數要從黑白轉向彩色時,1967至1973年教育部文化局獨厚國語電影的輔導政策,卻讓台語片面臨「彩色天花板」、台語影人紛紛轉向國語片拍攝。
據特展資料,彩色國語片可以與香港合作、享底片與器材免關稅優惠、配額點數湊滿可以發行市面上保證有賺頭的日本電影、租借公營片廠攝影棚與燈光器材、補助進口底片沖洗底片與外銷、可以報名金馬獎甚至代表中華民國參與亞洲影展──這些都是台語片沒有的,同樣在台灣拍電影,拍國語片與台語片是完全不同的待遇。